【由来网】--由来已久
  网站首页   数字常识   民间典故   中国地名   风俗节庆   海外探寻   日常词解   人名故事  
网站首页 >> 中国地名 >> 山东省 >> 东营市 >> 文章内容

东营市


[日期:2015-10-03]   来源:www.Youlai19.cn  作者:【由来网】   阅读:1980次

【由来】
       1964年3月,胜利油田会战时在境内东营村附近建立指挥部。1965年3月,惠民地区东营工作委员会和东营办事处成立(县级),即以油田指挥部驻地东营村为名。为适应胜利油田建设需要,1983年10月15日,撤县建市,东营由此升格为地级市。

       “东营”二字则源于“东吴家营”。明代初年,颁布“招垦”政策,陆续有移民迁于此。由枣强县迁来的王聪、王明、王睿三兄弟,被安置在了辛店村(约立村于唐代初年)东北约3.5公里处、一条自然形成的弯弯曲曲的大致西北——东南走向的低洼河沟(广利河开挖之前,称“广利沟”)东北岸附近;河沟对岸偏西不远处,则安置了同期同地迁来的移民王五功。逐渐移民聚居河沟两岸,形成了村落,合称吴家营。 当地人们习惯地称河东北岸的自然村为东吴家营、河西南岸的自然村为西吴家营。约在明代嘉靖年间,东、西吴家营的称呼,在人们的口头上又进一步简化为东营、西营。

【沿革】
       夏商时期,逢伯陵、蒲姑氏等部族在此聚居;两周时期,属齐国疆域;西秦统一六国,在齐国故地设立郡县,时属齐郡;西汉时期,属千乘郡、齐郡两郡管辖,千乘郡下辖千乘、琅槐两县,齐郡下辖广饶、巨定、利县等县;

       王莽新朝时,将东营属地归建信郡管辖;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恢复西汉齐郡、千乘郡建制;东汉明帝时,改千乘郡为国,先后以“千乘国”、“乐安国”命名,并置利县、益县、博昌、蓼城等县;三国时期,属曹魏青州乐安国、冀州乐陵国属地;

       西晋时,复设广饶县,部分属地沿袭曹魏时期建制;东晋十六国时期,后赵、前燕、后燕、前秦、北魏等,先后统辖该地,建置基本沿袭未变,

       隋朝初期,废弃郡一级建制,设州县两级,隶属青州;隋炀帝大业初年恢复撤州设郡,东营属地分属北海郡、渤海郡管辖;唐朝实行州县制,而州县两级之上设“道”,东营先后受河南道乘州千乘县、青州千乘县管辖;

       宋初废道设路,分属京东东路青州千乘县、河北路东路滨州渤海县管辖;金朝统一北方后,金沿宋制,先后分属山东东路益都府、滨州管辖;元朝设行省,分属中书省山东东西道宣慰司益都府乐安县和滨州利津县;

       明朝设置直隶区、承宣布政使司,下设府、州、县三级建置,其地分属山东承宣布政使司青州府乐安县、济南府滨州利津县管辖;清朝设省、府、县三级行政建制,分属山东省青州府乐安县、济南府利津县、沾化县,雍正末年归武定府管辖;

       中华民国初年,今东营属山东省胶东道乐安县。民国三年 (1914年) 1月30日,因与江西省乐安县重名,于是改名广饶县。民国十四年(1925年)改属淄青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5月废道制后,广饶县直属山东省。

       抗日战争时期,境内政区建制复杂,既有日伪军建立的政区、又有国民党建立的政权。还有共产党建立的一系列抗日政权。国民党广饶县隶属山东省第十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 1月3日,日本侵略军侵占广饶城后,划广饶县属鲁东道。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7月,广饶县改属青州道。共产党政权有: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10月成立的益(都)、寿(光)、临(淄)、广(饶)四边县行政办事处(后改为四边县政府);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 4月建立的广饶县抗日民主政府;民国三十年(1941年) 1月建立的广北县行政公署。

       解放战争时期,广北县、四边县撤销,建立广饶县政府,隶属渤海行政区清河专区。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国民党军队和还乡团曾两次进占,均立足未稳。

       1950年5月撤销清河专区,广饶县划归惠民专区。1956年4月垦利县撤销,以黄河为界将辖地划归利津县和广饶县。1958年11月,惠民专区与淄博市合并为淄博专区,广饶县归属淄博专区;沾化、利津并县称沾化县。1959年10月,恢复垦利县建制,隶属淄博专区。1961年1月,惠民专区复立,广饶县、垦利县仍归属惠民专区;10月,恢复利津县建制,仍属惠民专区。1967年2月27日,惠民专区改为惠民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7月10日,撤销惠民地区革命委员会,恢复建立惠民地区行政公署,广饶、垦利、利津3县仍属惠民地区。1983年10月15日,成立地级东营市,惠民地区的广饶、垦利、利津3县划归东营市管辖。

       [参看“广饶县”词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贴吧 

上一篇:没有了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