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置淮阴县,因其治所位于淮河南岸(今淮阴县码头镇附近),取古语水之南为阴,故名淮阴。2001年1月1日,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淮阴县更名为淮安市淮阴区。
【沿革】
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置淮阴县,隋大业元年(605年),淮阴并入山阳。唐武德初年,恢复淮阴县建置。武德七年(624年),淮阴第二次并入山阳县;乾封二年(667年),淮阴又从山阳划出恢复县建置。南宋咸淳九年(1273年),在淮阴故城北、泗水入淮口(即古泗口,又称大河口)设置清河县。
民国三年(1914年),因与河北省清河县同名,清河县复称淮阴县。5月设淮扬道,淮阴为驻地。民国十六年(1927年)撤道,淮阴县直属于省。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设淮阴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于清江浦,淮阴县为其管辖。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底,日军入侵江南,江苏省政府迁避于此。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 3月1日,日军侵占清江,江苏省政府迁至淮东,淮阴县政府在县内农村活动至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中国共产党淮阴抗日民主政府在县境北乡花庄成立。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 月,抗日战争胜利。9月,新四军解放淮阴城,取清江浦简称成立清江市,农村仍为淮阴县。不久,苏皖边区政府成立,驻清江。淮阴县为其所属。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9月,国民党军队占领清江,其淮阴县政府、淮阴专员公署均设于此;中国共产党政府机关撤出清江市活动于北乡农村。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2月9日,淮阴解放,淮阴城区与淮安城区合并为两淮市,市府驻地清江浦。农村为淮阴县。1951年1月,县城从淮阴县划出,单列为清江市,淮阴县政府搬迁至王营镇。1958年8月,淮阴县与清江市再次合并,成立淮阴市。1964年10月,市县再次分置为淮阴县和清江市。1970年,淮阴专区改为淮阴地区,淮阴县和清江市属淮阴地区。1983年3月,撤销淮阴地区,清江市更名为淮阴市,改由省直辖,淮阴县隶属淮阴市。2001年1月1日,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淮阴县更名为淮安市淮阴区,辖区不变。
[参看“淮安市清河区”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