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1998年12月6日,撤销宿县地区和县级宿州市设立地级宿州市,以县级宿州市区域设立埇桥区。
隋大业元年(605年),隋朝炀帝为南游,调动了几十万民工,开挖了古汴河,开通通济渠,因中间自荥阳北板诸至开封原是一段古汴河,所以唐宋人称通济渠为汴河。汴河自板诸引黄水东行汴水古道,至开封出离汴水折向东南,经今天的杞县、睢阳、宁陵至商丘南行蕲水古道,又经夏邑、永城、宿县、灵璧、泗县、泗洪、盱眙入淮河。由于开挖汴河,截断了南北官道,所以在今天大隅口,修一座桥,以方便南北行人,因为桥的两边有小空,人们称“墉”,因而人们把这座桥叫作“墉桥”。
又由于墉桥位于十字路口,是东西南北交通要道,所以官府在墉桥南侧,设立驿站,驿站里经常住着南北行人。人越聚越多,房子越盖越多,墉桥也越来越繁华,渐渐地形成集镇,隋朝便在这里设墉桥县,唐元和四年(809年),改墉桥为宿州。宋建炎元年(1127年),宋朝被金人所迫,不得已南迁。绍兴十二年(1142年),宋金和议,形成长期对峙局面,堵塞了南北交通。汴河逐渐湮没,墉桥被废。
【沿革】
今埇桥区(原名宿县、宿州市)历史悠久,人文景观荟萃。 距今一万年前,人类就在此生息繁衍。五千年前,这里生活着徐夷、淮夷等部落。
春秋战国时期,这里设置了宿国、萧国、徐国等小诸侯国。秦汉时期已经成为,“舟车汇聚、九州通衢”之地。
隋大业年间,开“通济渠”,遂成“扼汴控淮,当南北要冲”的军事重镇。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始置“宿州”。千余年间,宿州一直是历代州府的治所。
民国元年(1912年),降清朝旧制中府、州、厅为县,宿州改名宿县。
1949年建国后,设立宿县地区,作为行署驻地,曾于1978年、1992年两度设立县级宿州市,1998年12月6日,撤销宿县地区和县级宿州市设立省辖宿州市,并成立埇桥区。
[参看“宿州市”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