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周敬王三十年(前490年),越王勾践迁都建城于此而得名“越王城”,也称“越城”。1983年7月,绍兴撤地建市,置越城区。
【沿革】
越城区古为越国国都,城墙始建于越王句践七年(前490年)。因为范蠡所筑,故称蠡城,又称句践小城、山阴城、子城。秦朝置会稽郡。
隋开皇十一年(591年),越国公杨素,以越州系其封邑,将郡城加广至周围45里,名曰罗城。
南宋绍兴府城置5厢、96坊;一度为南宋临时首都和明末鲁王监国之所。元代改厢为隅,设4隅、137坊,置录事司掌之;明废录事司,4隅划归山阴、会稽两县分掌之;清袭明制,仍设4隅。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城内置昌福、汤公、长安、蕺望、孝义、南大、咸欢、辛植、美政、大善、秋瑾、水澄、越王、大云、锡麟、上大16镇。后并为秋瑾、元培、汤公、成章、鲁迅、锡麟6镇。民国三十五年(1947年)10月,合6镇称越王镇。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 ,绍兴全境解放。10月,以绍兴县越王镇,置绍兴市,隶绍兴专区。1950年5月,合绍兴县、市,称绍兴县,置城关区。9月,城关区复改绍兴市,隶绍兴专区。1952年撤销绍兴专区,绍兴市改为省辖。时全市置府山、塔山、蕺山、北海4区。1958年2月,划归宁波专区。
1960年8月,改置绍兴市人民公社,辖府山、塔山、蕺山、北海4大队,隶绍兴县。1962年1月,复置绍兴市,废市人民公社。1962年12月废市,置城关镇,隶绍兴县。1964年,为绍兴专区区治。1983年7月,绍兴撤地建市,置越城区。
[参看“绍兴市”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