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1958年10月,由三家店镇、青云谱乡、城南乡三者合并成立青云谱区。区内有闻名遐迩的“青云谱道院”(即“八大山人纪念馆”),青云谱区名称由此而来。
宋朝学者乐史在其编著的《太平环宇记》中早有“青云浦在(南昌)城南十五里”的记载。明末清初画家朱耷(号“八大山人”)在此隐居,改“青云浦”为“青云圃”。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礼部尚书戴均元又将“圃”改为“谱”,即今名。
【沿革】
在夏、商、周三代,区境为“扬州地域”,春秋战国时,此地处吴之东、楚之西,故称“吴头楚尾”之地。周元王三年(前473年)越灭吴,属越地;楚威王七年(前333年),楚灭越,属楚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区境属九江郡,但其时尚无城市之设。
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南昌建城后,区境叫灌城乡,隶属豫章郡。新莽时期隶属宜善县。晋朝建兴元年(313年)道士许逊偕弟子黄仁览入境,于梅仙祠旧址创建道院名"太极观"。隋开皇九年(589年),隋文帝杨坚赐号南昌全真道士万振为“天师”,改“太极观”为“太乙观”。
唐至北宋,随南昌县隶属洪州。南宋和元初隶属隆兴府。元朝时隶属龙兴路。明清时期隶属南昌府。
民国元年(1912年)冬,废府制,随南昌县属于省。民国三年(1914年),划全省为豫章、庐陵、赣南、浔阳四道,随南昌县属豫章道。民国十五年(1926年),南昌设市,市、县分治;同时废道,今青云谱乡随南昌县直隶江西省。民国廿一年(1932年)起,隶属江西省第一行政区。民国廿八年(1939年)起,隶第十一行政区。民国卅一年(1942年)起,隶第一行政区。
南昌解放后,1949年9月以前,曾划为南昌市第六区的一部分;同年10月,一度划到南昌县;1950年下半年,又划为南昌市第六区;1958年10月,由三家店镇、青云谱乡、城南乡三者合并成立青云谱区。1998年1月5日,将郊区青云谱乡(不含辛家庵、楞上行政村)和青云谱农场划归青云谱区。2002年8月8日,撤销青云谱乡,设立青云谱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