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网】--由来已久
  网站首页   中国城市   山川古迹   文史典故   风俗节庆   海外探寻   日常词解  
网站首页 >> 中国城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文章内容

深圳市辖镇名称的由来


[日期:2014-05-06]   来源:www.Youlai19.cn  作者:【由来网】   阅读:3778次

沙头角镇:
       从明末至清中期为新安县,归城乡七都所辖村,至清嘉庆年间(1796年—1821年)时属官富司辖村。民国年间(1912年—1949年)属宝安县东和乡。解放后,先后设置过沙头角区、公社、镇建制。相传清朝有位大臣巡现到此,面对碧波荡漾的大鹏湾和银白的沙滩,即兴吟道“日出沙头,月悬海角",沙头角因而得名。

西乡镇:
       历为宝安(新安)县地。1949年10月设西乡联乡。1994年1月15日置西乡镇,隶属宝安区。因其地域位于原宝安县城南头之西而得名。

福永镇:
       历为宝安(新安)县地。明万历三年(1575年)设福永巡检司。1951年设福永乡;1984年初设福永区;1987年撤区为镇。1993年1月始隶属宝安区。明万历年间(1573年—1619年)之前,东莞、番禹、中山、顺德等地移民聚居于兹,日渐成墟,取“永远幸福”之意命名。

沙井镇:
       曾称龙津。南宋年间(1127年—1279年)隶属东莞县三都,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建村史。1958年3月设沙井乡,因“井多沙多”,故名。1983年7月改为沙井区;1986年10月撤区设镇。1993年1月隶属宝安区。

松岗镇:
       历为宝安(新安)县地。1950年4月设松岗乡;1983年7月设松岗区;1986年10月撤区设镇。1993年1月隶属宝安区。古称黄松岗。始建圩于宋咸淳六年(1270年),因圩建于山岗之麓黄姓村旁,山上有松林,故名。1950年改称松岗。

公明镇:
       明清时已有建制。原名义和圩(移和圩),民国二十年(1931年)取“公道光明”之意定名为“公明镇”。1950年设乡;1983年7月设区;1986年8月撤区设乡,同年10月设公明镇。1993年l月隶属宝安区。

石岩镇:
       民国二十年(1931年)7月设乌石岩乡。因其境内有一天然黑色石岩洞穴;且在清嘉庆五年(1801年)乡民依洞穴建乌石岩慈方寺,故取名为乌石岩乡。1946年6月始称石岩。1950年4月设石岩乡;1983年7月设区;1986年10月撤区设镇。

龙华镇:
       民国时始设龙华乡。因清同治年间(1862年—1874年),梅县、东莞等地客家移民迁徒于兹,成立龙胜堂;并发起建圩;逐渐繁华,故名。1961年7月设龙华公社。1983年7月改称龙华区;1986年10月撤区设镇。1993年1月隶属宝安区。

观澜镇:
       清嘉庆年间属新安县官富司。民国二十年(1931年)设观澜乡。相传,清乾隆年间(1736年—1796年)地理先生邓坤至此建观音庙,后在此地集市成圩,谐音为观澜。1958年成立观澜公社。1983年9月改为区;1986年8月初撤区设镇。1993年1月隶属宝安区。

布吉镇:
       清康熙年间(1662年—1723年)称"莆隔村",至清中期演变为“布隔村”。清宣统三年(1911年)广九铁路通车设“布吉站”,布吉一名始定。民国二十年(1931年)7月设布吉乡。1958年3月成立布吉分社;1983年9月设区;1986年8月撤区设镇。1983年1月隶属龙岗区。

平湖镇:
       据史料记载;明嘉靖元年(1522年)已有平湖村。因附近的伍屋围村、大围村、松柏围村地形分别似蟹、蚌、虾形,村民们认为聚居生活在水生动物形之地,且地势平坦无江河,不能缺水,遂称此地为“平湖”。1910年,港商刘铸伯先生投资站建平湖圩。民国二十年(1931年)7月设平湖乡。1961年5月成立平湖公社,1983年7月设平湖区,1986年10月撤区设镇。1993年1月隶属龙岗区。

横岗镇:
       清初己有横岗围村。因其地势较高,山岗横卧于道,故名。民国时设横岗乡,隶属惠阳县。1958年成立公社,同年冬划归宝安县。1983年7月设区;1986年10月撤区设镇。1993年1月隶属龙岗区。

龙岗镇:
       清康乾年间(1662年—1796年)大批移民徙此,遂成村落。因地处龙盘山岗之地,故名。清时属惠州府归善县;建国后属惠阳县。1958年成立龙岗公社,年底划归宝安县管辖。1983年9月设龙岗区(县辖);1986年8月撤区设镇。1993年1月隶属龙岗区。

坪地镇:
       清嘉庆年间(1796年—1821年)建坪地圩。因圩地处地势低平、芳草叠翠的川地,故名。民国时设坪地乡,隶属惠阳县。1958年1月成立坪地公社,11月划归宝安县。1984年2月设区;1986年10月撤区设镇。

坪山镇:
       民国时设坪山乡;隶属惠阳县。因地处河流冲积川地,“东头岭”高高突兀其间,故名。1958年10月成立公社,11月划归宝安县。1983年9月设区;1986年8月撤区设镇。1993年1月隶属龙岗区。

坑梓镇:
       俗称“坑子",意即“老坑村的子孙”。因三面环山,中间谷地似条天然大坑,居住着从西坑山谷边老祠堂迁徒而来的黄姓村民,故名。后谐音为"坑梓";蕴含着“老坑是故里"之意。民国时设坑梓乡,隶属惠阳县。1958年11月划归宝安县;1961年7月改为农场,旋即并入坪山公社;1986年11月从坪山镇析出置镇。1993年1月隶属龙岗区。

葵涌镇:
       民国二十年(931年)7月设溪涌湾乡,属宝安县第七区。此后,曾改称葵华、葵沙乡。因流经圩镇的小河中生有小葵而得名,意即“生育水葵的河汊”。解放仍隶属惠阳县。1958年11划归宝安县。1961年7月设区;1963年1月改为公社;1983年7月又改为区;1986年10月撤区设镇。1993年l月隶属龙岗区。

大鹏镇:
       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设大鹏守御千户所,属南海卫。因境内有大鹏山(又名七娘山,今属南澳镇)而得名。音传七仙女下凡游玩至此,见其形如大鹏踞海,故以“大鹏”名之,大鹏斯城亦沿其名。另有一说,大鹏半岛昔为大鹏鸟栖息之地,故名。明清时为新安县地;民国时为宝安县地。建国后属惠阳县地。1957年12月设大鹏乡;1958年3月为公社,11月划归宝安县。1983年7月设区;1986年10月撤区设镇。1993年1月隶属龙岗区。

南澳镇:
       清嘉庆年间(1796年—1820年)就有南溪村。因其依山傍海,海水湛蓝,为一优良避风港,故称"蓝澳",意即"可以泊船的蓝色的海湾"。后以"蓝澳"地处大鹏半岛之内,因而谐音为"南澳"。有的史书上作蓝沃或南沃,皆为音讹所至。建国初,南澳隶属惠阳县。1958年11月划归宝安县。1986年10月设南澳镇。1993年1月隶属龙岗区。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贴吧 

上一篇:没有了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