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1954年,西安市进行区划调整,将12个区合并调整为9个区,由第四、五区及第十区的第六乡合并组成新城区。因境内有“新城”而得名。
新城原名“王城”,明洪武三年(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封次子朱樉的为秦王,统率重兵,坐镇西北,始建王府,府为一城,于洪武九年(1376年)建成。当时秦王府豪华富丽,雄伟壮观,称为王城(俗称皇城)。清初改名为“满城”,为“八旗教场”。
辛亥革命后,为陕西教督府。民国十六年(1927年)1月,因受国民革命思想影响,改称“红城”。同年,民国陕西省政府从北院门移至红城,并易名为新城。
【沿革】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设内史统辖京畿各县,今新城区属其管理范围。西汉建都长安,设京兆尹,领长安、新丰、杜陵等12县,新城区区境属长安县境。
北周明帝二年(582年),分长安、霸城、北山三县之地置万年县,开始了两县分治长安城的局面,今新城区隶属万年县。
隋开皇二年(582年)修建大兴城,新城区地境始成为城市的一部分,唐代又在城北营建大明宫,新城区仍属于万年县。
隋唐以后,万年县不断易名。隋开皇三年(583年)改为大兴县;唐先后改为万年县、咸宁县、大宁县,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更名为樊川县;金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改名为咸宁县,直到明清仍为咸宁县。
民国二年(1913年)2月撤销咸宁县,辖境划归长安县。辛亥革命后,为陕西教督府。民国十六年(1927年)1月,因受国民革命思想影响,将“满城”(即“八旗教场”。原为明太祖朱元璋封次子秦王朱樉的王城)改称“红城”。同年,民国陕西省政府从北院门移至红城,并易名为新城。
建国后,1955年设新城区建制,由于区内有“新城”,所以新城区即因此得名。1960年5月在城市公社化运动中,撤销新城区建制,1962年恢复新城区建制。在1966年11月“文化大革命”中,新城区易名东风区,1972年4月,又恢复新城区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