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隋开皇三年(583年),改荥州为为郑州,大业二年(606年),郑州移治管城,因郑州春秋时为郑国地,故名。郑国最初在今陕西的华县。据《中州杂俎》:“郑,町也”,町,意为“地形平坦”。华县位于渭河平原,所以称为“郑”。民国二年(1913年)2月,清朝旧制中的府、厅、州皆改为县,郑州改为郑县。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0月22日,郑县解放,析郑县地,置郑州市。
【沿革】
夏朝早期,帝舜封禹建都于阳城(今登封王城岗遗址)建立夏朝。商朝第十任君主,仲丁即位元年,将国都自亳(今商丘)西迁于嚣(亦作隞,今郑州管城区境内)。
西周,周武王将其弟叔鲜封于管(今郑州市管城区),建立管国。另外郐国、东虢国、祭国、密国等也在今郑州地区。春秋初年,郑国向东迁都于新郑(今新郑市郑韩故城遗址)。韩哀侯二年(前375年),韩灭郑,将国都自阳翟迁至新郑。
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秦军攻入韩国,韩献成皋、巩,秦置三川郡,辖14县,郡治洛阳,不久迁至荥阳,今郑州市区所在的管邑属三川郡京县。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秦灭韩,又置颖川郡,郡下置新郑、苑陵(今新郑市东北),阳城(今登封市告成镇)等10县。
汉高祖二年(前205年),刘邦进占洛阳后,改三川郡为河南郡,于郡内新置密、成皋(今荥阳市汜水镇)、故市(今郑州市区北15公里)、中牟等县,并将新郑、苑陵二县划入河南郡。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到嵩山封禅,划地置嵩高县(也作崇高县),不久,又置纶氏县(今登封市颖阳镇),皆属颖川郡。东汉改河南郡为河南尹,将崇高县并入阳城县。
三国,今郑州地区属魏国司州河南郡。正始三年(242年),割河南郡巩县闫阙以东,置荥阳郡,不久废郡。西晋泰始二年(266年),复置荥阳郡下辖荥阳、京、中牟、苑陵、密、卷、阳武、开封8县。今郑州地区的其余部分仍属河南郡。
东晋十六国时期,今郑州地区先后为赵、冉魏、前燕、前秦、后秦、北魏、东魏、北齐、北周辖地。南北朝,北魏统一北方后,置北豫州,州治武牢(今荥阳市汜水镇),北豫州下辖荥阳郡、河南郡、阳城郡等郡。东魏天平元年(534年),在北豫州下置广武、荥阳、成皋三郡,三郡共辖荥阳、成皋、京等11县。北周灭北齐后,将北豫州改为荥州,州治成皋。
隋,开皇三年(583年),荥州改名为郑州。开皇十六年(596年)析内牟(即中牟)西部置管城县,并以管城置管州。大业二年(606年),郑州移治管城后,管州废,管城则属郑州。大业三年(607年),改郑州为荥阳郡,郡治为管城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郑州一分为二:密县、汜水、荥阳、荥泽、成皋(析汜水置)5县属郑州(治武牢);管城、圃田、须水、新郑、清池属管州(治管城)。贞观元年(627年),废管州及须水县,其属县划入郑州。贞观七年(633年)郑州移治于管城。
五代时期,郑州辖管城、新郑、荥阳、荥泽、中牟、原武、阳武7县,后梁时将阳武划归开封府,后晋时将中牟划归开封府。
北宋,定都东京开封府,郑州属京畿路。皇祐五年(1038年)京畿路所辖的曹州、陈州、许州、郑州、滑州被定为辅郡。熙宁五年(1072年),废郑州,省荥阳、荥泽县为镇划入管城县,管城、新郑2县隶开封府。元丰八年(1085年)复置郑州,下辖管城、新郑、荥阳、荥泽、原武5县。崇宁四年(1105年),改开封府为京畿路,并于京畿四面置四辅郡,郑州为西辅,
金,天会五年(1127年),金灭北宋,占据中原,在郑州之南置钧州,辖新郑、阳翟2县。孟州汜水县划入南京路郑州。郑州下辖:管城、荥阳、汜水、河阴、密、荥泽、原武7县。
元,至元二年(1265年),新郑、密县改属钧州,荥泽、原武划归开封府。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改南京路为汴梁路,新郑县复划归汴梁路郑州。郑州领管城、荥阳、汜水、河阴、密、新郑、荥泽、原武8县。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汴梁路为开封府,并废管城县入郑州。郑州虽仍领有荥阳、荥泽、河阴、汜水4县,但却是为属州(县级),与中牟、新郑、密县同隶属于开封府。
清初,沿袭明制。雍正二年(1724年)郑州升为直隶州,雍正十二年(1734年)降为开封府的属州。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郑州又升为直隶州。
民国二年(1913年)2月,清朝旧制中的府、厅、州皆改为县,郑州改为郑县。河南省设豫东、豫西、豫南、豫北4个道,郑县等38个县属豫东道。民国三年(1914年)6月,豫东道改为开封道,所辖未改。民国十六年(1927年)8月,冯玉祥主政河南,废开封道,设立豫北、豫东、豫西、豫南4区行政长公署,民国十七年(1928年)1月增设豫中一区、二区行政长公署,郑县属豫中第一行政长公署(驻郑县)。不久,废区,郑县直属于河南省。3月18日,析郑县城区置郑州市。民国二十年(1931年)1月13日,撤销郑州市,仍为郑县。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11月,河南省划为11个行政督察区,郑县属第一区(驻郑县)。
民国三十年(1941年)10月4日至10月31日、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4月22日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15日,郑州市、县两度被日军占领。日军投降后,国民党军占据郑州市、县。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4月,第一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从新郑县重又迁回郑县。10月22日,郑县解放,析郑县地,置郑州市,10月27日,在郑州市设第一、二、三区。设立郑州专区,辖郑县、新郑、成皋、密县、巩县、登封7个县。
1952年6月27日,撤销陈留专区,并入郑州专区。10月21日,撤销郑县,将原郑县的行政区域分别划归郑州市及新郑、中牟2县。1953年1月6日,以原郑县划归郑州市区域,设立郑州市郊区。1954年10月30日,河南省政府由开封迁往郑州市。1955年1月17日,郑州专区驻地由荥阳县迁至开封市,并更名为开封专区。9月23日,郑州市第一、二、三区更名为陇海区、二七区、建设区。
1956年10月23日,郑州市回族自治区更名为金水回族区。1958年8月5日,撤销郑州市金水回族区、陇海区,合并设立管城回族区。析荥阳县地新置郑州市上街区。同年12月5日,属开封专区的巩县、荥阳、密县、登封、新郑5县,划归郑州市领导。1960年5月,建设区更名为中原区。1961年12月19日,郑州市领导的巩县、荥阳、密县、登封、新郑5县划归开封专区。1966年9月,管城回族区改称向阳区。1968年1月27日,郑州市革命委员会成立,取代市政府。1971年11月8日,荥阳县划归郑州市管辖。1983年4月28日,向阳区更名为管城回族区。1980年12月29日,撤销郑州市革命委员会,重建郑州市人民政府。
1981年12月25日,设立郑州市金海区,以郊区的金海、老鸦陈2公社为其行政区域。1982年8月13日,设立新密区,以新密矿区所在地密县来集公社和城关公社的惠沟、五里店、楚沟、杨寨、高沟、甘寨6个队为其行政区域。1983年9月1日,撤销开封地区,巩县、新郑、密县、登封、中牟5县划归郑州市管辖。1987年2月16日,撤销金海区和郊区,设立邙山区;撤销郑州市新密区,将原新密区的行政区域划归新密县管辖。2003年12月25日,邙山区更名为惠济区。2004年5月1日,惠济区正式挂牌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