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1958年8月29日,划阳曲县的嘉乐泉、阁上、梭峪、曹坪、杏林坪、大南坪、河口与交城县的河南、古交9个乡,设立太原市河口工矿区。同年11月上旬,又划交城县的岔口、营立、姬家庄、镇城底、原相、南头、草庄头、刑家社8个乡,改制太原市古交工矿区。因原为隋开皇十六年(596年)设置的交城县故治,因名故交,由于“故”、“古”词义相同,后讹为古交。
【沿革】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析晋阳西境置交城县。唐天授二年(691年),交城县治徙却波村(今交城县城),以就驿道。先天二年(713年),析交城县北境于今古交境域置卢川县,县治在今炉峪口。开元二年(714年),撤卢川县复并入交城县。此后直到民国初年的1200多年中,古交境内无县级建置,为交城、阳曲二县地。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1月,日军先后侵占了太原和交城县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1月至翌年3月八路军一二零师三五八旅挺进古交,发动群众组建了半政权性质的阳(曲)交(城)边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初创了革命根据地。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3月至翌年,山西省第八行政督察员公署在河口镇成立,后移驻狮子河一带,同时,山西省阳曲县政府驻河口一带,交城县政府驻屯兰川一带。
从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晋绥边区第八分区专员公署①先是游动,后长驻在屯兰川关头村一带。交城县抗日民主政府驻屯兰川、原平川一带,阳曲县抗日民主政府驻狮子河一带。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冬,阎军进占古交镇、河口等地,并组建古交行政管理区(县级),旋即被根据地军民摧垮。至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7月,阳曲县政府驻河口、曹坪、大南坪一带。
1958年8月29日,划阳曲县的嘉乐泉、阁上、梭峪、曹坪、杏林坪、大南坪、河口与交城县的河南、古交9个乡,设立太原市河口工矿区、区领导机关驻河口镇。同年11月上旬,又划交城县的岔口、营立、姬家庄、镇城底、原相、南头、草庄头、刑家社8个乡,连前共17个乡,改制太原市古交工矿区。1971年8月,娄烦县的长足上大队和雁门大队划归本区。
1988年2月24日,撤销古交工矿区,设立古交市(县级),由省直辖,太原市代管。
[参看“交城县”词条]
[参看“阳曲县”词条]
【注释】
①原山西省第二游击区第八分区专员公署,民国三十年(1941年)8月改称为晋西北第八分区专员公署,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11月改称晋绥边区第八分区专员公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