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网】--由来已久
  网站首页   中国城市   山川古迹   文史典故   风俗节庆   海外探寻   日常词解  
网站首页 >> 中国城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文章内容

淮南市八公山区


[日期:2014-11-02]   来源:www.Youlai19.cn  作者:【由来网】   阅读:1906次

【由来】
       1949年11月设置八公山镇。1953年5月22日,撤销八公山镇,建立八公山区(科级)。1955年2月,撤销八公山、蔡家岗两个科级区,建立县级建制的八公山区。1961年10月,八公山区划分为八公山和谢家集两个区。区名取自山名“八公山”。八公山古称北山、淝陵、紫金山。

【传说】
       西汉时,八公山属淮南国(今位于寿县与淮南市之间)。汉厉王之子、汉武帝的皇叔刘安被封为淮南王。刘安尚文重才,广招天下贤达饱学之士3000多人,其中最为刘安赏识的八位:左吴、李尚、苏飞、田由、毛被、雷被、伍被、晋昌被封为八公。刘安与门客常在八公山中著书立说,研究天象,编制历法,冶丹炼沙,丹药方成,刘安因被告谋反畏罪自杀,除雷被一人外均被诛戮。后传武帝派宗正前往捕解,刘安吞服丹药与八公携手升天,余药鸡犬啄食亦随之升天,从此山因八公得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神话亦广传今古。

【沿革】
       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淮夷部族就生活在淮河流域,后被夏、商征服。西周时建立“州来”诸侯国,春秋末期改“州来”为“下蔡”。

       区境在西汉时属淮南国和九江郡,东汉时属九江郡,汉末及魏、晋、隋时属淮南郡,唐时属淮南道,宋时属淮南路,元时属下蔡县,明、清初时属寿州,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后及民国时属凤台县金石乡。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月12日,凤台县解放,县政府在淮河南设置八公山区和蔡家岗区。5月,两区划入淮南矿区,合并成立淮南区。11月设置八公山镇。

       1950年9月,以淮南矿区为基础,建立淮南市,并调整农村区划,淮南区改为第三区,1951年11月第三区改为蔡家岗区。1953年5月22日,撤销八公山镇,建立八公山区(科级)。

       1955年2月,撤销八公山、蔡家岗两个科级区,建立县级建制的八公山区。1961年10月,八公山区划分为八公山和谢家集两个区。1966年9月,八公山区改称红旗区。1980年10月,恢复八公山区人民政府名称。

       [参看“凤台县”词条]

       [参看“八公山的由来”词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贴吧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