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1963年3月成立相山办事处,1970年4月改为相山区。区名可追溯至秦朝建立的相县,而相县之名取自山名“相山”。
【传说】
据传,距今约4000年前的夏朝前期,居于今河南商丘的商族部落首领相土曾一度来相城居住。故《无和郡县志》云:“故相城,盖相土旧都也。”《太平寰宇记》云:“相故城,即相山(土)所居。”
商族部落的始祖名契,是黄帝的后裔,契传位于昭明,昭明传位于相土。相土是个大有作为、声名显赫的人,在他的治理下,商族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较大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族部落日益强盛,于是便决意向四方扩张势力。商族所到之处,其他弱小部落相继被征服,其势力范围一直延伸到山东渤海边上。故《诗经·商颂·长发》云:“相土烈烈,海外有截。”(意即相土干得轰轰烈烈,四海诸侯整齐地归服。)后人为纪念他,便将此地命名为相城。
传说,相土还是马车的发明者之一,《世本》曰:“相土作乘马。”据史载,夏禹时的车正奚仲创造了车,那时很可能是一马或是二马驾车,而相土则把二马改成了四马,所以应说这是一种改制。这种车是相土随着扩张势力的需要而改制的,主要用于军事上。后来人们把这种四马一车称为一乘,乘数多少是一个国家大小强弱的象征。
【沿革】
春秋(前588年—576年)宋国共公为避水患,经睢阳迁都于相。战国(前268年)宋国被齐、楚、魏所灭,相属楚地。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24年)秦统一中国,置相县,属泗水郡,郡治相县。同时,置轾县(今濉溪临涣),亦属泗水郡。
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改泗水郡为沛郡,辖37县,治所在相县。汉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年)沛郡改称沛国。宣帝地节九年(前69年) 曾改为彭城郡,黄龙元年(前49年)复称沛郡。并置竹县,
三国(220年—265年)曹操分沛国置谯郡,铚县属谯郡。曹丕分沛国置汝阴郡。相县初属沛国,后属汝阴郡。
西晋(265年—316年)复置沛国,国都在相县。东晋(317年—420年)晋室南渡后,相县先后入后赵、前燕,相县一带屡有战事发生,为戎马兵革之地,所属屡有更易。
南北朝(421年—528年) 相县归刘宋,属徐州沛郡(郡治在萧县),不久相县、铚县相继入北魏。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废相县为相城乡 ,并入符离县。此后,相城无县以上建置。
隋开皇九年(589年)相城随符离县属彭城郡。唐元和四年(809年)割徐州所属的符离县、蕲县,亳州所属的临涣县,泗州之虹县建宿州。
元至元二年(1265年)撤符离、蕲县、临涣3县并入宿州。明、清本地无县建置,地属宿州。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改宿州为宿县,本地仍属宿县。
1950年7月1日,析宿县西境置濉溪县,属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宿县行政专区公署,今相山区为濉溪县地。1952年4月12日,濉溪县属安徽省宿县专区。1958 年,在相城废墟上设立濉溪矿务局。1959 年2 月,在濉溪矿务局的基础上,析濉溪县、萧县两县部分地区组建地级濉溪市。1960年4月6日,正式建立濉溪市。
1963年3月成立相山办事处,1970年改为相山区,隶属濉溪市。1971年4月2日,濉溪市更为淮北市(因地处淮河北,与淮南相对,故名),相山区随属。1984 年撤销郊区后,部分并入相山区。1992年3 月,将原属濉溪县的土楼乡划入该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