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网】--由来已久
  网站首页   数字常识   民间典故   中国地名   风俗节庆   海外探寻   日常词解   人名故事  
网站首页 >> 中国地名 >> 安徽省 >> 亳州市 >> 文章内容

亳州市谯城区


[日期:2014-10-03]   来源:www.Youlai19.cn  作者:【由来网】   阅读:2991次

【由来】
       周代,此地称“焦”。秦统一中国,推行郡县制,在此置谯县曹氏公国,隶属砀郡。于是有了“谯”之名。明洪武元年(1368年),撤销谯县入亳州。1986年撤销亳县建制,设立亳州市(县级),2000年5月,设立地级亳州市,原县级亳州市改制为谯城区。

【沿革】
       夏时期,今亳州属豫州,曾是帝喾(高新氏)的国邑。周初时期,今亳州是神农氏后裔的封地,置焦国。春秋时期,焦属于陈国,陈于此建焦城,后楚灭陈,筑谯城,谯夷所辖区域扩大到苦县(今涡阳),蒙及其周边地区。

       秦置谯县和城父县,分别在今市区和城父集,均属泗水郡(一说属砀山郡)。西汉,先后属豫州、沛国治,建安末年设谯郡。东汉建武十八年(42年),迁豫州治于谯县。建武二十年(44年)六月乙未,谯县改属沛国。建安十八年(213年)为谯郡治。城父属汝南郡。三国魏黄初二年(221年)封谯郡为陪都,与许昌、长安、洛阳、邺城并称五都。

       西晋晋永昌元年(322年)十月,后赵石勒陷谯城,豫州改治寿春(今寿县城关镇),义熙十三年(417年)为北谯郡治。东魏时,废入小黄县(在今亳州市区)。北魏正始四年(507年)小黄县为南兖州治所。北周,以谯县地近南亳,改南兖州为亳州,治所仍为小黄县,亳州之名始于此。

       隋大业三年(607年)四月,改小黄县为谯县,为谯郡治。唐初,谯郡更名为亳州,为十望州府之一,下辖谯、临涣、酇、城父、鹿邑、蒙城、永成、真源8县。唐武德四年(612年),谯县为亳州治。天宝元年(742年)二月,改亳州为谯郡,至德二载(757年)十二月,改谯郡复为亳州,谯县均为治所。

       宋,亳州属于淮南路。金贞元三年(1215年),升亳州为集庆军,谯县为军治。南宋端平元年(1234年),蒙古改集庆军为亳州,属于归德府。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二月至至正十八年(1358年)五月,刘福通拥韩林儿在亳州谯县称帝,建立大宋龙凤政权,以亳州为国都,至此亳州正式成为三朝古都。

       明洪武元年(1368年),撤销谯县入亳州。后废城父县,亳州一度为县,属于南直隶凤阳府。弘治九年(1496年),又升为州。清初,亳州属于安徽布政司直辖,清雍正三年(1725)为直隶州。同治三年(1864年)清廷镇压捻军后,拆亳州、宿州、蒙城、阜阳各一部分设涡阳县。

       民国元年(1912年) 降旧制中府、州、厅为县,亳州为亳县,由省直辖。民国三年(1914年)5月置淮泗道,亳县属淮泗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亳县直属于省。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4月,亳县属第六行政督察区。同年8月,改属第七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7月,亳县属第三行政督察区。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8月以城关设亳城市。1949年亳城市属阜阳专区。1950年9月撤市并入亳县。1986年撤销亳县建制,设立亳州市(县级),由阜阳代管。1998年亳州市收归省直辖(副地级)。2000年5月,设立地级亳州市,原县级亳州市改制为谯城区。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贴吧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