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明末清初(1650年),郑成功为了抗清复明,驻军厦门时,把厦门改为思明州。康熙十九年(1680年)废思明州。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厦门置市时为市区组成部分,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为中心区区公所。1950年改思明区,以纪念民族英雄郑成功。
【沿革】
清顺治七年(1650年),郑成功为了抗清复明,驻军同安县时,把同安县绥德乡嘉禾里改为思明州。康熙十九年(1680年)废思明州;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设台厦兵备道,道尹驻福建,雍正六年(1728年)台湾府改为台湾道,属于福建省,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以泉州府同知分防设厅,雍正五年(1727年)起属于兴泉道(后为兴泉永道,辖今泉州、莆田、厦门,永春州、大田县)道治自泉州移驻厦门。
民国元年(1912年),撤府,兴泉永道改名南路道(民国三年,即1914年改名厦门道),同年4月,划出同安县绥德乡嘉禾里置思明县,9月升思明府,旋废。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在福建举事,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设厦门特别市,隶属兴泉省,兴泉省辖今泉州、莆田、厦门,翌年1月“闽变”失败后,厦门特别市政府和兴泉省撤销,厦门恢复思明县建制,与同安县均属福建省政府直辖。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同安、思明县隶于福建省第五督察区,驻同安县(民国三十二年,即1943年迁驻永春县)。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4月以厦门及鼓浪屿等7个岛屿设厦门市,撤销思明县设禾山特种区,与同安县同属第四行政督察区(驻同安,辖今泉州、莆田、厦门),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5月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沦陷,同年10月恢复厦门市建制,设中心(后改思明)、开元、鼓浪屿、禾山4区,直属福建省政府管辖。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为中心区区公所。
1949年9月、10月同安县、厦门市解放,同安县属福建省第五专区,厦门为福建省辖市。1950年中心区改为思明区,以纪念民族英雄郑成功。“文化大革命”期间,思明区改名向阳区,思明街道办事处改名东方红公社,文安街道办事处改名向东公社,厦港街道办事处改名前卫公社。1966年底,前线公社曾塔大队被并入向阳区并升格为曾塔公社。由于农村管理体制与城市管理体制不相适应,1970年2月,不得不将曾塔公社降为大队,仍隶于前线公社。1979年10月1日,上述改名全部恢复原名。2003年04月26日,撤销厦门市鼓浪屿区和开元区,将其行政区域划归厦门市思明区管辖。
[ 参看“厦门市同安区”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