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1988年,撤销阳江县,分别设立阳西县、江城区、阳东区。阳西县因在漠阳江以西而得名。
【沿革】
春秋战国时为百越之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后为南海郡地,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为合浦郡高凉县地。
三国吴青乌元年(238年为高元郡之广化。晋武帝太康中(280年—289年),阳西为高凉郡地。南朝宋文元帝嘉九年(432年)为宋康郡,织篢为丹城县。梁武帝大通中(527年—528年)为杜陵郡、永宁郡。
隋为杜康县,杜凉相当于阳西县境。唐后杜原县原名杜郡,属杜陵郡恩洲之阳江县西境地。民国年间至1950年属阳江县6、7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阳江、阳春属江门粤中专区;1953年改属粤西行署;1956年改属湛江专区;1958年冬,合阳江县、阳春县为两阳县;1961年复分为阳江县、阳春县。1983年9月为江门市属县。1988年2月10日,原阳江、阳春两县从江门市分出,新建为阳江市,属地级市建制。并分别设立阳西县(驻织篢镇)、江城区、阳东区。
[参看“阳江市”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