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在原向阳镇置天峨县,以向阳坝西部大山“鹅山”为名,县名因山而得,故又将“鹅”改作“峨”。
【沿革】
今天峨县境在古代属百越地。秦时属象郡。汉时属益州剌史部牂柯郡,直至三国、晋代、隋朝仍属牂柯郡。唐代置羁縻峨州,属江南道黔州都督府。北宋时,天峨境地属广南西路观州;南宋属广南西路宜州。元代置程县,属庆远府南丹安抚司。明代,今天峨东北境属庆远府,西南境属泗城州,距州府北480里置“天峨甲”。
清代至民国,东北和东南境属庆远府南丹州(南丹县),西北一部份及西南大部属泗城府凌云县。清乾隆五年(1740年),凌云县始添县丞一员,协助知县处理此境所辖政务,时称“天峨分县”。县衙署置于天峨乡南岱。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衙署移驻天峨街,仍称天峨分县。宣统三年(1911年),改设弹压公署,称“凌云县天峨弹压公署”,设弹压官1人。
民国十六年(1927年),改弹压公署为凌云县北路民团总督队。民国十八年(1929年)废北路总督队,改设凌云县第十四区团务分局,设正副局长各1人。民国十九年(1930年),在今县境,设凌云县第十四区,任区长1人。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割罗宜、九亭及巴更乡之泽亭、斌亭、安亭、锦景、上福、文篇(今文里、边里)、嘉禄(今加里、六里)等7村补充原有二十四亭半设凌云县天峨特别区。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贵州、广西两省的共产党筹备成立天峨县。县衙之西有峨山,与南480里的凌云苍岭相对峙,以峨山取其政区名。广西省政府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冬,割出凌云县之罗宜、天峨、更新、划凤山县之老鹏,取南丹县之六排、桥头、甲板、牙林共8乡在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正式成立天峨县,县治仍立于天峨乡之天峨街,时属百色行政监督区。第一任县长黄建中承袭历史上的避违,为区别县、乡、街之名,把“天峨乡”改为“城治乡”,把“天峨街”改为“向阳街”。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天峨县划归庆远行政监督区管辖,区治宜山。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天峨县划归第二区管辖,区治柳江。民国三十七(1948年)又属第十区,区治宜山。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天峨县改属十二区,区治凤山。
1950年元月20日,天峨县获得解放,县治立于向阳街。1952年下半年,县治迁至六排,时属宜山专区所辖。1958年7月,宜山专区更名为柳州专区,天峨随辖。1965年5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增设河池专区,天峨县属之,区治河池县金城江。1971年9月,河池专区改称河池地区,天峨县仍属之。2002年6月18日,撤销河池地区,设立地级河池市,天峨县由河池市管辖。
[ 参看“凌云县”词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