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巴塘,最早见于清康五十八年(1719年)《清实录》,系藏语译音,意为“绵羊声坝”,含吉祥之意。巴塘县驻地,原系四山生命,绿野中开的一片草地,放牧牛羊,到处一片“咩咩”叫声,藏语“咩”即为“巴”音,塘即为“坝子”,因藏人认为绵羊声为吉祥声,因而以声音定地名,取名“巴塘”。 雍正七年(1729年),置巴塘宣抚司,清末至民国时期称巴安县,1951年更名巴塘县,以旧巴塘宣慰司得名。
【沿革】
古为羌地。汉系白狼国地。唐属吐蕃。元属朵甘思宣慰司都元师府辖,并置奔不思招讨司。明属朵甘卫生都指挥使司,港武七年(1374年)置磨儿勘招讨司,境内又置刺宗千户所。明隆庆二年至崇祯十二年(1568年—1639年),属云南丽江土知府木氏管辖。后转隶青海和硕部固始汗统治。
清雍正六年(1728年),置巴塘粮台。雍正七年(1729年)年,置巴塘宣抚司,下辖7个土百户。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改土归流”后置巴安县,翌年升为巴安府。
民国二年(1913年),复为巴安县。民国十四年(1925年)属西康特别行政区。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属西康省第五行政督察区。
1950年属西康省藏族自治区。1951年更名巴塘县。1955年,撤销西康省,并入四川省,并设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属甘孜藏族自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