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网】--由来已久
  网站首页   中国城市   山川古迹   文史典故   风俗节庆   海外探寻   日常词解  
网站首页 >> 中国城市 >> 四川省 >> 雅安市 >> 文章内容

雅安市


[日期:2014-03-28]   来源:www.Youlai19.cn  作者:【由来网】   阅读:1755次

【由来】
       隋仁寿四年(604年)废郡置雅州。因雅河(即大渡水)而得名。雍正七年(1729年)雅州升府,同时增置雅安县,因西面的雅安山得名。

【沿革】
       战国时期,在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年),泰灭蜀,置蜀郡。在本区开青衣道,置邮传。继后,羌人沿青衣江徙入雅安,是为青羌,即青衣羌国故地。战国后期(前222年),秦灭楚,迁楚遗族严道(庄道)入蜀.立严道县(治所荥经)。隶属蜀郡,这是雅安最早的建置。

       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改置沈黎郡(治所今汉源),辖严道县(王莽时改名严治,今荥经、雅安等地)、青衣县(今芦山县)、徙县(今天全始阳镇),旄牛县(今汉源九襄镇)等地。武帝天汉四年(前97年)撤销沈黎郡合并于蜀郡,设置西部都尉府,一治旄牛,主管外羌(今汉源-带);一治青衣,主管汉民(今雅安、芦山一带)。东汉安帝延光元年(123年)改蜀郡西部都尉为蜀郡属国,辖县未变。灵帝时(168年)改置汉嘉郡(治所今芦山),领辖4县,并包括今甘孜州大部及凉山州一部分。

       晋初仍汉嘉郡,成汉又分置沈黎郡。东晋后汉嘉郡废,县迁地侨置。南北朝时政权荒废,东晋永和三年(347年)后战乱不已,变革纷繁,本区建置之县,大多迁徙,附设于外地州郡。这一时期的建置辖属变化很大,东晋永和四年(348)至西魏废帝元年(552年)间,本区政权荒废200多年。西魏废帝二年(553年)平蜀以后,始移民垦殖,设蒙山郡(治所今雅安多营),领辖始阳(县治今雅安多营),蒙山(今名山蒙阳镇)2县。周武帝天和三年(568年)改蒙山郡分置黎州、沈黎郡。

       隋仁寿四年(604年)废郡置雅州。炀帝大业3年(607年)废雅州置临邛郡,领有芦山、名山、始阳(州治)等县。唐武德元年(618年)推行州、县两级制,复雅州,领4县(芦山、名山、严道、百丈)。武德三年(620年)增置荥经县。玄宗开元三年(758年)复为雅州,领5县,即严道、芦山,名山、百丈、荥经。这期间还设立了黎州(洪源郡)都督府,辖汉源(今汉源县清溪乡)、飞越(今宜东乡)、临溪(今名山茅河乡)等县。

       五代时,后蜀明德元年(934年)于雅州增设永平军节度使和碉门安抚司(今天全城西)。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1008年—1016年),雅川治所,由今雅安多营坪迁到苍坪山麓(今雨城区)。

       元宪宗八年(1258年)雅州属嘉定府治,并增置天全招讨司(今天全县城和始阳镇),统属陕西行省吐番本部宜慰使司管辖。明代地方政权实行府、州、县3级制。雅州辖芦山、名山、荥经。州治在今雨城区。清初仍为雅州。雍正七年(1729年)升州为府,雅安属上川南道,辖名山、荥经、芦山、天全、清溪、雅安6县。在此期间,清庭正式收缴了天全高、杨二土司印信封号,实行改土归流,结束了760余年的土司统治。

       民国二年(1913年)废州、府设道、县,当时的雅安,芦山、名山、天全、荥经、汉源6县,均属建昌道辖。民国十三年(1924年)废道,属县直隶于川边特别区。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设四川省第17行政督察察区,治设雅安县,辖雅安、天全、芦山、荥经、汉源6县和穆坪设治局(今宝兴县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西康建省,本区改设西康省第2行政督察区直至解放。

       1951年改称雅安专署,并以汉源、越西、冕宁各一部分新建石棉县。1955年撤销西康省,本区归划四川,并将名山县和泸定县划属本区,1956年又将泸定县划归甘孜州辖。1958年,原由省直辖的雅安市划归雅安专署领导。1959年,撤销雅安市,并入雅安县。1970年,雅安专区改称雅安地区,1983年,撤销雅安县,设立雅安市(县级)。2000年6月14日,撤销雅安地区和县级雅安市,设立地级雅安市。雅安市设立雨城区,以原县级雅安市的行政区域为雨城区的行政区域。2012年11月6日撤销名山县,设立雅安市名山区,以原名山县的行政区域为名山区的行政区域。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贴吧 

上一篇:没有了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