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唐久视元年(700年)析宕渠县东部置大竹县,属蓬州。据乾隆、道光等县志所载:“竹地多竹,故以大竹名县”。
【沿革】
原始部落社会时期,大竹属宗子国。夏时,大竹属梁州。商时,大竹改属雍州。周代,巴人入川占领了川东大片土地,逐步建立起统治地位。商朝末年,周武王讨伐殷付获胜,巴人作“先锋队”有功。武王论功行赏,把川东一带封给宗族姬姓子孙,称为“巴子国”。大竹地属巴子国。
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巴国为秦军所灭。周赧王元年(前314年),秦国在原巴国、蜀国领地设置巴、蜀、汉三郡。大竹县地属巴郡下的宕渠县。
此后至南齐时,建置多有变更。但大竹县城多属宕渠县。南晋至西魏时期,建置非常混乱。武帝大同三年(537年),分宕渠县和邻山县。禽山县县城设在金城(今大竹县四合场)。废帝时,改邻州为邻山郡,下设邻山、邻水二县。大竹属邻山县。县城仍在金城。
隋文帝统一全国后,四川全属梁州。大竹仍为邻山县地,隶属梁州。隋朝未年,邻山县被撤销后,大竹县地一部分划入流江县,一部分划入邻水县。
唐武德元年(618年),废宕渠郡。设渠州,下辖六县。大竹县地其时属流江、邻水二县。同年,又分邻水,垫江增设邻山,盐泉二县,四县同属邻州。邻山县县志在金城。盐泉县县城在今大竹县童家乡境内。同年增设万州,下辖四县,其中太平县县城在今大竹县石桥铺镇境内。武则天久视元年(700年),分宕渠县东部设大竹县。属蓬州。玄宗天宝元年(724年),改州为郡。蓬州改称咸安郡 。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又以改郡为州,大竹并入邻山县改渠州 ,县城移至今渠县来凤乡境内。不久,又分邻山县建置大竹县。敬宗宝历元年(825年),大竹县和邻水县同时并入邻山县,县城在金城。不久再分邻山县建大竹县。
五代十国时期,后梁开平元年(907年),王建占据蜀地,建前蜀政权,行政区划没袭唐代建置。后唐同光三年(925年),李存勖平定前蜀,大竹县归属后唐政权。后唐应顺元年(934年)以后,四川先后被孟知祥、孟昶占据,大竹归入后蜀政权。在前蜀至后蜀的58年间,大竹县与邻山县并设。
宋代,大竹县一度被并入邻山县,一度被并入流江县。直到高宋绍兴三年(1133年),复置大竹县。
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年),邻山、邻水两县合并建大竹县,原大竹县县域划归流江县。明洪武九年(1376年)大竹县属广安州,明宪宗成代元年(1465年),分大竹县南部建邻水县。清大竹县属绥定府。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在大竹设四川第十行政督察区。1950年设大竹专区,属川东行署区。1952年大竹专区属四川省领导。梁山县改名为梁平县。 1953年撤销大竹专区,将大竹、渠县、邻水3县划归达县专区;1993年达县专区改为达川地区,1999年6月又改为达州市,大竹县属达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