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置犍[qián]为郡,因“犍为山”为名。相传“犍”和“为”都是远古动物,其状若猴,其目似豹,因以为名。
犍为正式建县于北周保定三年(563年),当时名武阳县,县治所在宝乘寺。隋开皇三年(583年)更名犍为县,是以古郡名为县名。建县之前,县境长期属南安县辖。
【沿革】
秦时属蜀郡。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置犍为郡,因犍为山而得名。相传犍和为均古动物,其状若猴,其目似豹,因以为名。北周武帝保定三年(563年)在原南安县境设沉犀郡,立武阳县。隋开皇三年(583年)废北周所置沉犀郡,改武阳县为犍为县。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嘉州为犍为郡,后复为嘉州。从北周保定三年(563年)建县到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均属犍为郡辖,758年犍为改名嘉州(当时的郡治设嘉州)。从此,再无犍为郡,而只有犍为县了。
此后,嘉州曾更改为嘉定府、嘉定府路等,但治所未变,均在今乐山市市中区。民国时,曾改称上川南道、第五行政督察区,但犍为隶属未变。解放后,四川曾为4个行政公署,乐山专区属川南行署,乐山先后名专区、地区、市,犍为均属乐山辖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