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网】--由来已久
  网站首页   中国城市   山川古迹   文史典故   风俗节庆   海外探寻   日常词解  
网站首页 >> 中国城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文章内容

内江市


[日期:2014-03-22]   来源:www.Youlai19.cn  作者:【由来网】   阅读:1478次

【由来】
      《元和郡县志》卷31资州内江县:“周武帝天和二年(567年),于中江水滨置汉安戍,其年改中江县,属资中郡。隋文帝避父讳(隋文帝杨坚之父名为杨忠),改为内江县。”此所谓中江是指沱江的一段而言。《大明一统名胜志·四川名胜志》卷8:内江县“按志:中江源出汶山,自灌口分支经怀口入简县,历资江而下为中江,经三堆山下,西折而东,至县复东折而南至卑木镇,又南析而西至黄市市,距三堆十五里,一水周环九十余里,而县当其中,故曰中江”。

【沿革】
        周王朝,今内江市已分属于古蜀,巴两国,秦昭襄王六年(前301年),秦平定蜀侯叛乱,同时派张仪东灭巴国,分别改置蜀郡、巴郡。今内江市随之纳入秦国版图。

       从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到东汉顺帝永建年间(126年─131年)在今沱江中段先后建置了以今资阳市雁江镇为中心的资中县,以今内江市市中区西化龙山麓为中心的汉安县。

       晋惠帝太安二年(303年),巴人李特据蜀建号,次年(304年)其子李成称帝,国号大成,南方僚族人乘机北侵,汉安县全境为“夷僚”所据。

       西魏废帝二年(553年)平蜀。牛革卑县(两年后更名阳安县)境西南隅新置资州。北周武帝建德四年(575年)在今安岳、乐至县增新置普州和安岳、永康、多业诸县。明帝武成二年(560年),资州南迁至汉资中县故地新置的资阳县城;武帝保定年间(561年─565年)又在今资中县重龙镇置盘石县;天和二年(567)再在汉安故址置中江县。

       隋开皇元年(581年)中江县更名内江县。唐朝、五代及两宋时期基本沿袭旧制未变。南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年),蒙古军分路进攻四川,普州兵乱;淳祜三年(1243年),蒙古军从南部入川,资州及辖县荒废;普州军民筑铁峰城,据险置治,固守至宝祜六年(1258年),城破州废。

       元朝时期,今内江市除简州建制保留外,因地广人稀,资州、普州建制始终未得恢复。元顺帝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徐寿辉部将明玉珍入蜀,建大夏地方割据政权,大批湖广居民随其入川,资州(含内江县)、安岳(含石羊县)恢复州县之治。

       明朝隆庆、万历年间(1567年─1619年),内江、资县(资州改置),资阳、简州(曾一度改简县)、安岳、乐至、威远、隆昌(隆庆元年,即1567年新置)等8县(州)的区划匡架基本固定。明思宗崇祯十年(1637年)起,明与义军间,明与清之间,清与义军间,清与吴三桂叛军间的战争不断,今内江市又陷入战乱。

       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蜀地始定。雍正五年(1727年),随着资州直隶州(改资县置,辖资阳、内江、仁寿、井研4县)的建立,再经乾隆、嘉庆、道光三朝(1736年─1850年)的发展,今内江市人口已超过明中叶全盛时期。

       民国二十四年(1935)川政统一,今内江市各区、市、县分隶于第二(治资中,辖资中、内江、资阳、简阳、威远、荣县、仁寿、井研8县)、第七(隆昌)、第十二行政督察区(安岳、乐至)。

       1949年12月5日至15日,内江等8县人民相继宣告解放。1950年,资中专员公署迁内江,改名为内江专区,辖内江、资中、资阳、简阳、仁寿、威远等县。1951年,分内江县城和近郊设县级内江市,专、市、县同驻一城。1968年改专区为地区。

       1985年撤销内江地区建地级内江市,改原内江市为市中区。1989年,撤销内江县改置东兴区,与市中区同为内江市的直属县级区。1995年,资阳县改为县级资阳市,1996年简阳县改为县级简阳市,均由四川省直属管辖,由内江市代管。1998年2月,资阳、简阳、乐至、安岳等四县市划出,另成立资阳地区。现内江市辖市中区、东兴区、资中县、威远县、隆昌县等3县2区。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贴吧 

上一篇:没有了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