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网】--由来已久
  网站首页   中国城市   山川古迹   文史典故   风俗节庆   海外探寻   日常词解  
网站首页 >> 中国城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荣县 >> 文章内容

容县


[日期:2014-03-07]   来源:www.Youlai19.cn  作者:【由来网】   阅读:2210次

【由来】
       唐置荣州,宋置荣德县,因县东北荣德山得名。与县北荣隐山,县东荣黎山合称三荣。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年),降荣州而名荣县。荣也就是梧桐,古代时县境内的梧桐树多。

【沿革】
       据传,此地乃黄帝的儿子,封号青阳名玄嚣的封地。青阳的孙子高辛氏,即在荣县出生。西周时荣县境为荣公封国。因荣公佐武王有天下,名列十臣,有盛德留周,赐土于此。

       自周慎王五年秋,五霸中的秦国征灭蜀地后,即设为蜀郡(包括四川全境),所辖有南安县(取南中安定之意),县署设嘉定(既今乐山县),今荣县地属南安县境辖。

       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另设犍为郡,南安辖属健为,荣县仍属南安地区。蜀汉建安十八年(213年),于荣县东境划设江阳郡,荣县仍属南安县。晋初,沿袭旧制,到晋安帝义熙十年(414年),于荣县西境置为冶官县,自是荣县即为冶官地。

       南北朝时,宋,齐概依晋制。齐永元三年,秦州(指陕西地)以氐族作乱,南安郡人士多侨寓来蜀,曾于荣县西境侨置南安郡。后周废南安郡.另于荣县东境置公井镇(以境内大公井得名,当今贡井区域。)仍属冶官地区。

       隋代以冶作咨官(隋有咨官令)因字形相近,以致讹误.隋初,自荣县括及以下东南境,改为大牢县〔因致境内有大牢溪,故名)。

       唐代又误咨为资,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改郡为州,太守改为刺史:原资阳郡改为资州,并于州境内祈置荣州〔取界内有荣德山为名)改公井镇为县,荣州署设公井县,领辖贡井、大牢、威远三县。咨官,则改属嘉系。唐太宗贞观九年〔627年),荣州仍在公井县,属剑南道,领郡七县:即由大牢分出旭川(因境内有盐井,号旭井.取以为名。)由威远分出婆日及至如,又以泸州之隆越来属。唐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2年),荣州署迁到旭川县,辖属六县不变。唐中宗景龙二年,将宜宾北境及野容山(荣县山脉分两大干,北日铁山,南曰野容山。)一带的云州及罗永,云川,湖连三县裁撤,一并列入大牢县。唐元宗元年(公元724年),改荣州为和义郡,同年改大牢名应灵,此时辖县即为公井,应灵,旭川,威远,资官及和义六县.经历十六年后,唐肃宗至德二年,复改郡为州,和义都仍为荣州,隶属剑南道(时剑南道分为东西川节度使,共辖十二县)。

       五代时荣州如故,宋时仍为荣州,一切概如唐制。宋太祖乾德五年,废和义并入威远,故尚领五县。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 年),改旭川县为荣德县。宋神宗熙宁四年,裁撤公井县,并入荣德县。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升荣州为绍熙府。绍熙府只辖有资(资阳)、简(简阳)、普(普慈)、荣(荣州)四州。

       金、元战乱时期,均以“蜀若不守,浙江自摆”。及“蜀平江南可定”的战略口号,奉为逐鹿箴言,金,元兵皆在川中杀人无数。元初,全川民众共仅十二万户,因而尽废州、县、故无史载。元顺宗至元六年(1340年)十一月撤销绍熙军民宣抚司。

       元至正十七年、明玉珍已据有全蜀,仍复置荣州如故。明太祖洪武九年四月(1359年)荣州降为县,属嘉定县(嘉定州,洪武四年为府,九年四日,降为县,领辖峨眉,夫江、洪准、键为,荣县及威远六县。)明洪武十年(1377年)五月,截撤威远,并入荣县,洪武十三年(1380年)十月,复置威远县。

       清康熙六年(1667年),再废威远,并入荣县,康熙十三年(1674年),再复设威远。康熙二十年(1681年),威远第三次并入荣县。雍正六年(1728年),第三次复置威远县。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嘉定州为嘉定府,仍辖荣县。

       民国元年(1912年),荣县仍属嘉定府上川南道。民国三年(1914年),上川南道为建昌道,容县隶属建昌道。1921年以后,川中军阀混战,全川形成各军防区,荣县划归第二行政一区,专员公署设资中县。

       1949年解放后,属州南行政区,公署设泸州,后改属内江专区,1978年4月,由内江地区划归自贡市管辖。2005年6月15日,荣县的龙潭镇、桥头镇、五宝镇、莲花镇、成佳镇、白庙镇、章佳乡、牛尾乡划归贡井区管辖。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贴吧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评论
最新添加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