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后周设拒阳郡拒阳县,隋开皇三年(583年)废拒阳县,以县城在洛水之南,易名为洛南。明天启元年(1621年)为避明兴宗朱常洛名讳,又改“洛”为雒”。1964年9月全国改革生僻字、繁体字地名,因“雒”生僻,于是改“雒”为“洛”,称洛南县。
【沿革】
唐虞时代属商国。夏商时隶于梁州。周时武王、成王归马于华山之阳,称华阳地。春秋为晋。战国属秦。秦统一中国后,属内史地,设华阳县,故治在今县城东南武谷川的古城街。
秦代地属内史南境。西汉地属弘农郡,隶司隶校尉部。东汉地属京兆尹,仍隶司隶校尉部。魏又属弘农郡。晋、后魏属上洛郡。均设上洛县。后周设拒阳郡拒阳县。隋开皇三年(583年)废拒阳,以县城在洛水之南易名洛南,属商州。大业三年(607年)撤商州复设上洛郡,洛南县属之。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上洛郡设商州,贞观元年(627年)划归山南道,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归山南西道。天宝元年(742年)撤商州又改为上洛郡,乾元元年(758年)撤上洛郡再改为商州,治所设上洛,领上洛(今商州区)、商洛县(今丹凤、商南两县)、洛南县(今洛南)、丰阳县(今山阳)、乾元县(今镇安及柞水县东南部)、上津县(今湖北省境内)。
五代十国初洛南县改属华州。后周(951—960年)复属商州。北宋时,商州初属陕西路,后属永兴军路。金时,商州属金国京兆府路。元代商州先属安西路,后属奉元路管辖。洛南县属商州。
明洪武七年(1374年)五月,降商州为县制。洛南县属于西安府。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三月复为商州州,领洛南、商南、山阳、镇安4县。明天启元年(1621年)为避明兴宗朱常洛名讳,又改“洛”为雒”。明祟帧十六年(1643年)十月,闯王军攻占了商州,雒南属之。1645年闯王大顺政权结束。
民国二年(1913年)、雒南县(今洛南及丹风县东北部)属关中道。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撤销道制,以省直接领导。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在商县城设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雒南县属之。
1949年5月,商洛地区各县陆续解放,在商县设置陕甘宁边区陕南行政主任分署第工分区,雒南县属之。1950年,改名陕西省商洛分区专员公署,雒南县仍属之。1964年9月全国改革生僻字、繁体字地名,因“雒”生僻,于是改“雒”为“洛”,称洛南县。1970年属商洛地区。2002年8月31日商洛地区改为商洛市,洛南县属商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