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网】--由来已久
  网站首页   数字常识   民间典故   中国地名   风俗节庆   海外探寻   日常词解   人名故事  
网站首页 >> 中国地名 >> 陕西省 >> 宝鸡市 >> 眉县 >> 文章内容

眉县


[日期:2014-03-02]   来源:www.Youlai19.cn  作者:【由来网】   阅读:1957次

【由来】
       秦置郡县,因古郿邑为名。隋初置郿县,元初为郿州、旋改郿县。1958年并入周至县,1961年复置郿县。1964年全国改革生僻字、繁体字地名,于是改“郿”为眉,称眉县。

【沿革】
       在夏商时,渭水南为微国,渭水北属邰国(系炎帝之后,姜姓所封)。西周时,微地为陆浑戎(允姓之戎);渭水北,东属邰国,西为郿邑;渭水南,至春秋时,仍为陆浑戎。 战国时代,正式设立郿县,境内有白起城。今眉县渭水南,自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即设为武功县。

       秦始皇统一天下,实行郡县制。在今眉县渭水北先设荣县,后改为郿县,治所一说在今常兴镇西,一说在今马家镇车圈村。西汉因之,渭水南仍为武功县。 新莽元始五年(5年),以武功县为安汉公采地,改名曰汉光邑,渭水南依旧。

       东汉初(25),撤销武功县和邰县。永平八年(65年),于渭水北之故邰城(今杨凌区杜家坡和扶风县揉谷乡法禧村、疙瘩庙一带)复设武功县。献帝中平元年(189年),改汉光邑为安汉县。

       西晋太康八年(287年)今眉地称秦国,后复为郿县。西晋亡于汉(前赵),今眉地号曰郿城。“自东晋元帝渡江(317年),郿地虽属前赵,但因秦雍流民多南出樊沔,孝武帝(373年—396年)曾于襄阳侨立雍州,以郿、筑、凡阳三县隶扶风,皆遥领,非实有其地”。

       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年),改郿城县曰平阳县。西魏大统四年(538年),又改平阳曰郿城县。北周保定元年(561年),设温汤县,辖地为今周至县西部,眉县渭水南东部地区。天和元年(566年),于斜城(今第五村乡境内)置云州,建德三年(574年),撤销郿城县(渭水北)、温汤县(渭水南),县地并入周城县;是年,周城县城由今岐山县京当周城镇迁至斜城(故址在今第五村乡境内);是年撤销云州。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周城曰渭滨县。大业二年(606年),改渭滨曰郿县。义宁二年(618年),分郿县东部设凤泉县。并于郿县境内设郿城郡。唐灭隋,于武德元年(618年)改郿城郡为郇州,三年(620)州废,将郿县城迁今址。贞观八年(634年),撤销凤泉县,其地并入郿县。

       北宋景祐三年(1037年)正月,翰林承旨,评定三等国,郿城属小国。金因北宋制。蒙古于1234年灭金,辖郿县。元初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年),升郿县为郿州,于东部设柿林县。明代郿县属关西道(治平凉)凤翔府辖地。清顺帝至元元年(1335年),复改郿州为郿县,并废柿林县,其地复归郿县。

       民国时期,郿县属陕西省关中道(治长安)。北伐后,国民政府成立于南京,重新划定全国区划,民国十七年(1928年)通令取消道治,定为省县两级制,陕西省领92县,郿县即其一。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于省县间设督察专员公署,眉县属陕西省第九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县之一。

       1949年,郿县为宝鸡分区辖县,1950年属陕西省宝鸡专员公署。1956年9月属省,1958年11月并入周至县后,仍属省管辖。1961年8月恢复建置后,复属宝鸡专员公署辖县之一。1961年9月,周郿分县,恢复郿县建置。1964年9月,全国改革生僻字、繁体字地名将“郿”字改为“眉”,从此遂为眉县。10月改属宝鸡市。1979年3月属宝鸡地区,1980年6月再属宝鸡市。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贴吧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评论
最新添加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