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这里曾为叠州地域,据《元和郡县志》:“周武帝建德六年(577年)西逐诸戎,始统有其地,乃置叠州,盖取山川重叠为义。”周武帝建德六年(577年),置叠州。隋废叠州,以县属洮州。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于原州西二十九里合川置叠州。
唐后期和五代十国时期属吐蕃辖区。吐蕃称这里为迭部。据神话传说,在古代迭部地区四周全是高入云霄的石山,象铁箍一般,内外互为相通。有个叫涅甘达哇的山神路经此地,被石山挡住去路,他伸出大拇指一摁,石山顿开缺口,变为通道,故得迭部之名,迭部,藏语是大拇指的意思。
北宋时收复了吐蕃迭部的上迭部分,并重置叠州。南宋时上迭归洮州辖,下迭归吐蕃管辖。1950年卓尼自治区下设上迭区和下迭区,上迭区管辖益哇、电尕。1962年1月迭部县正式建置,县人民政府驻电尕寺。
【沿革】
今迭部历秦、汉、魏、晋,为诸羌占据。至后魏,其地入吐谷浑。周武帝建德六年(577年),西逐诸戎,始统有其地,乃置叠州。叠州城在城(临潭新城)南百余里石门以外。
隋大业元年废叠州,以县属洮州。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于原州西二十九里合川置叠州,五年(622年)陷入吐谷浑,七年(624年)复置叠州。贞观十三年(639年)置都护符,永徽元年(650年)罢,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合川都,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叠州。
唐后期和五代十国时期属吐蕃辖区。到北宋时,电尕一带归秦凤路,设叠州。南宋上迭归洮州辖,下迭归吐蕃管辖。明时花园以西归洮州卫,以东属岷州卫。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洛大、腊子由岷州管辖,其他地区成为卓尼杨氏土司的世袭领地。
民国元年(1912年),卓尼地区原为洮州厅辖地,由杨土司管理。1913年洮州厅改称临潭县,卓尼仍属其所辖。1932年改土司衙门为“洮岷路保安司令部”,兼理军、政事务。1935年秋,红军长征经过甘南,卓尼第十九代土司杨积庆对红军给予资助,并协助红军通过了腊子口天险。1937年8月,甘肃军阀鲁大昌等人将其杀害,制造了“博峪事变”。同年卓尼设治局成立,隶属岷县第一督察区。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洮岷路保安司令部接受整编,设治局力量得以加强,仍隶属于甘肃省第一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在岷县。
1949年9月11日,杨积庆次子杨复兴(末代卓尼土司)率部在卓尼和平起义,主动宣布在卓尼废除封建长达532年的土司制度。1949年9月,卓尼地区隶属岷县专区。1950年成立卓尼藏族自治区,卓尼自治区下设上迭区和下迭区,上迭区管辖益哇、电尕,下迭区管辖卡坝、达拉、尼傲、旺藏、阿夏、多儿、花园、桑坝。1959年上迭区划归临潭县,下迭区划归舟曲县。洛大、腊子两乡1954年前属岷县管辖,后归舟曲县。1962年1月迭部县正式建置,县人民政府驻电尕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