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北宋设积石军,金置积石州,均因境内有积石山而命名。又因境内居保安、东乡、撒拉等少数民族,1980年6月成立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传说】
在古老年月里,万物在大地上欢腾着、生长着。突然,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惊散了欢乐的人群和奔走的野兽,甘肃、青海交界处的一块天塌下来了。人们都惶惶不可终日,纷纷请求女娲神补天安地,拯求万民。女娲答应了人们的要求,将天青蓝色的石头搬运到天塌陷处——甘肃临夏和青海循化的交界地方,开始炼石补天。
经过七七四十九天,女娲补好天穹。补天剩下的大石头堆成一座又高又大的石山,这大山上堆积的石头跟天穹颜色一样,青蓝青蓝的,而且随着日出日落,不断地变化着深浅不同的色彩。后来人们把这座大山就叫“积石山”。
【附加】
黄河流出札陵湖后,河床开始下切,河面最宽处五、六十公尺,水深一公尺左右,澄清见底。到达玛多城后,河水绕过一列赤红山脉,名叫积石山,藏名叫阿尼玛卿山,意为黄河之祖。积石山又称为玛积雪山,在青海东南部,延伸至甘肃南部边境,为昆仑山脉中支。
【沿革】
禹贡时为雍州地,“导河积石”始于此。夏、商、西周、春秋,居住着戎、羌族部落。周襄王二十七年(前623年)秦穆公“并国十二,辟地千里,遂霸西戎”,县境始入秦国版图,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前279年)在狄道置陇西郡,渡洮河灭罕羌侯部落,置枹罕县(治今临夏县韩集镇双城),属陇西郡。今积石山自治县属陇西郡枹罕县。秦和西汉时期,今积石山地区属陇西郡枹罕县。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地属金城郡枹罕县。神爵二年(前60年)设河关县(治今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康吊村),隶属金城郡。东汉初,地分属河关、枹罕两县。
三国时今积石山地区属魏,初辖于河关县秦州陇西郡,后属雍州陇西郡。西晋初,属秦州陇西郡。永宁中(301年—302年)在大河家置临津关,设临津县,属晋兴郡。十六国时期,前凉太元二十一年(344年),因凉州地域广阔,析其东部六郡置河州,今积石山县地属河州。后积石山区境相继为前赵、后赵、后秦、西秦、后凉等割据政权辖地。西秦永康元年(412年)二月,西秦迁都谭郊(今县境刘集乡崔家白崖古城),六月迁都枹罕。西秦永弘四年(431年),西秦为夏赫连定所灭。不久,地入吐谷浑。
北魏时废晋兴郡和临津县,北魏永熙四年(535年)北魏正式分裂为东﹑西魏。西魏大统十二年(546年)置凤林关,设凤林县。北周时,今积石山县地分属风林、枹罕两县。隋场帝大业三年(607年)在大河家设立积石镇,隶属枹罕郡。唐贞观五年(631年),置米州及米川县(今大河家古城),改属河州,后米州废,米川县移入黄河北(今青海省境)。仪凤元年(676年)凤林县移到今安集乡境,改名安乡县,今县境分属安乡、枹罕两县。后县境两次陷于吐蕃。
宋金时属秦凤路和临洮路河州辖区,北宋在大河家设立积石军。元代县境属甘肃行中书省河州路管辖。明代设银川驿和长宁驿,清设银川里、木叶里、吹麻里、下川里。
民国时为临夏县西乡十八会。共和国成立后,县境地先后为临夏县、临夏市辖地,1980年6月成立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隶属临夏回族自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