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始置合水县(治在今庆城)。因当时境内建水与北岔水汇合后称合水,合水县由此得名。
【沿革】
秦朝时设义渠县,西汉设略畔道和除道县(一说为直道);新莽时期改略畔道为延年道;东汉末年二县县府南迁陕西,地域为羌胡所占,直至南北朝;西魏时期设蔚州。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设合水县(治在今庆城),仁寿二年(602年)设华池县,义宁元年设乐蟠县;唐武德六年(624年)增设蟠交县,天宝元年,改蟠交县为合水县;宋熙宁四年,废乐蟠,地域归合水。唐初隶属庆州,后改安化郡、顺化郡,乾元初(758年)置庆州、并升安定军,统辖合水等10县。庆州与宁州均属陕西关内道。
五代时期,梁时合水隶属武静军,后武静军又复为庆州。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庆州升庆阳军节度,宣和七年(1119年)又改为庆阳府,辖安化、合水、彭阳3县,与分设的环州、宁州同属永兴军路,原州(今镇原)属秦风路。
金初改庆阳为安国军,旋改定安节度;皇统二年(1142年)置庆原路总管府,庆、环、原、宁4州同属庆原路。元朝仍为庆阳府。期间合水一直隶属庆阳。
明时庆阳府隶属陕西布政司,下辖辖宁州及安化、合水、环县、真宁4县。清朝庆阳府分隶甘肃布政司,仍辖一州四县。
中华民国,废庆阳府,改称庆阳县,归属陇东道(后改属泾原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改隶泾原行政区。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甘肃省在西峰分设第三区行政督察区,辖庆阳、环县、合水、镇原、宁县、正宁6县。
1949年7月8日西峰解放,成立庆阳专员公署。1978年10月改为庆阳地区,1986年元月成立西峰市,此时庆阳地区行政公署下辖西峰市和合水等6县。2002年6月撤销庆阳地区行政公署,成立庆阳市,合水县隶属庆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