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古名豳州,西魏废帝二年(553年)取“抚宁戎狄”之意,改豳州为宁州。1913年(民国时期)废旧制中州府厅为县,于是宁州改为宁县。
【沿革】
夏商时期,宁县属雍州,是周族发祥之地。“夏桀二十二年公刘迁豳”,在宁县城西庙嘴坪筑公刘邑,建古豳国,经10代400余年的经营和发展,成为西北最强大的部落方国。“周道之兴肇始于此。”周平王东迁后,义渠族在这一带建立部落方国。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秦灭义渠后,置义渠县,兼置北地郡。
汉置泥阳、大要、弋居、彭阳、襄乐、义渠6县,隶属北地郡。魏晋时宁县地属雍州安定郡。北魏先后置华州、班州,邠州、豳州,辖西北地、赵兴、襄乐3郡,领10县。西魏废帝二年(553年)以“抚宁戎狄”为名,改豳州为宁州。
隋、唐时,宁州成为当时的京畿重地。隋时,上大将军乐安郡公袁谐、上大将军蕲春郡公达奚长儒、左武侯大将军上柱国窦荣定、左卫大将军绛郡公李礼成、河间王杨弘先后任宁州刺史。唐初,秦王李世民三战宁州,翦除割据势力,大败突厥兵,巩固了唐王朝的西北边防。
宋、元时,宁州为军事州,辖五县,地处边关前哨。明时,宁州沿袭旧制。清康熙二年,析庆阳等府四府以置甘肃省,宁州遂属甘肃省庆阳府。
民国二年(1913年)废旧制中州府厅为县,于是宁州改为宁县,归属陇东道(后改属泾原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改隶泾原行政区。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甘肃省在西峰分设第三区行政督察区,辖庆阳、环县、合水、镇原、宁县、正宁6县。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春,成立陇东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8月,陇东分区改为庆阳分区专员公署,宁县属之。
1949年成立庆阳专员公署。1978年10月改为庆阳地区行政公署。2002年6月撤销庆阳地区行政公署,成立庆阳市,此期间,宁县一直随属庆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