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镇原之名始于元朝,因唐代此地称原州,宋、金时曾设镇戎军(州),故元代合并镇戎、原州时,取二名称首字,称为镇原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镇原州为镇原县。
【沿革】
唐虞时代为雍州属地,商时属昆戎,周时属彭戎,后彭戎国亡周置大原于此,原州,镇原之名即来于此。春秋战国时为义渠戎地,属北地郡,置朝那县,为镇原置县之始。
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分北地郡为北地、安定两郡,安定郡辖临泾、彭阳、高平等县,郡治原峰(即城隍庙)。北魏太延二年(436年),在今固原置高平镇,后又改高平镇为原州,(辖今镇原、平凉和宁夏的彭阳、固原一带),北魏太武年间(430年),于此以泾水得名设泾州。
隋朝时原州为平凉郡治,隋大业元年(605年),置湫谷县,取境内湫谷得名,大业十二年改湫谷为临泾县。唐武德元年(618年),改平凉郡为原州。宋以故原州城置镇戎军,属陕西路。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改镇戎军为镇戎州。元至元七年(1270年)镇戎州与原州(古原州)合并改置镇原州。
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州为县,始称镇原县,属平凉府,临泾县被废,地入镇原县。清代、民国时期沿用镇原县。
民国初年,镇原县被划分为五区,归属陇东道(后改属泾原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改隶泾原行政区。民国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甘肃省在西峰分设第三区行政督察区,下辖镇原县等6县。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镇原县城设临泾镇。
1949年7月镇原全县解放,隶属于庆阳专员公署。1978年10月庆阳专员公署改为庆阳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临泾镇改为临泾乡。2002年6月撤销庆阳地区行政公署,成立庆阳市,期间镇原县一直隶属庆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