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1953年12月14日至22日召开黄南藏族自治区首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22日成立黄南藏族自治区,因地处黄河之南,故名。自治州辖同仁、尖扎、泽库三县,选举隆务寺第七世夏日仓·罗桑成勒隆尕嘉措为首任自治区主席。1955年5月20日至24日召开黄南藏族自治区第三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黄南藏族自治区改称黄南藏族自治州,夏日仓·罗桑成勒隆尕嘉措为首任州长。
【沿革】
秦汉年间,黄南为羌人活动主要地区之一。西汉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赵充国统兵进击河湟地区羌人,羌人首领靡望归顺赵充国,西汉王朝遂与河南诸羌建立羁縻关系。次年,西汉设立河关县,今尖扎县、同仁县部分地区为河关县辖区。汉永元十三年(101年)护羌校尉周鲔和金城太守候霸与迷唐战于允川,迷唐战败,离开大小榆谷,远走析支河首。永元十四年(102年),护羌校尉候霸奏准在东西邯屯田五部,在留逢(尖扎一带)屯田两部,开始在河湟地带垦荒屯田。东汉延熹二年(159年)始,河南烧当羌联合其他八部羌人反汉,争战多年。
三国时期,东汉建安十二年(207年)今黄南地区一度归属蜀汉政权。晋永熹之乱后,吐谷浑进入黄河南部地区,今黄南地区遂成为吐谷浑活动之地。北周置达化郡,辖今尖扎、同仁等地。
唐咸亨元年(670年)吐蕃灭吐谷浑国,今黄南地区成为唐与吐蕃争夺地区。唐景龙三年(709年),唐金城公主远嫁吐蕃赞普,唐鄯州都督杨矩接受吐蕃厚赂,表奏唐朝准划九曲之地为金城公主汤沐之地。从此,今黄南地区成为吐蕃辖地。唐天宝十二年(753年),哥舒翰出兵击败吐蕃,收复黄河九曲之地。次年在今黄南地区设洮阳郡,在今贵德县境设浇河郡。两年后,吐蕃乘安史之乱之机东进,完全占据今黄南地区。
宋代(1015年~1099年),今黄南地区由唃厮啰政权控制。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七月,洮西安抚使王赡率宋军攻占廓州,黄河南诸蕃部降宋,黄南地区成为宋朝辖地。北宋崇宁三年(1105年),在今循化县境设置积石州。南宋绍兴元年、金太宗天会八年(1131年),金占领河州,随后占据黄河南部地区达90余年。
南宋宝祐元年、元宪宗三年(1253年),元朝在河州设“吐蕃宣尉使司”,辖今甘青藏区。到明洪武三年(1370年),邓愈率兵攻占河州,次年改设河州卫,改必里万户府为必里千户所,辖黄河南部游牧部落。明洪武八年(1375年),改贵德州为贵德守御千户所,下设10屯,其中今黄南地区有7屯(尖扎康、杨、李三屯和同仁保安季、李、吴、脱四屯)。明永乐元年(1403年),必里千户所升格为必里卫,辖区包括今黄南、海南、甘南部分藏区。明宣德元年(1426年),隆务寺高僧罗哲桑格被封为“弘修妙悟国师”之后,热贡地区逐渐形成隆务寺政教合一统治制度。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蒙古土默特部火落赤及其子洪萨巴图尔控制今黄南地区。
清朝建立后,清廷承认和硕特蒙古在蒙藏地区的统治地位。清顺治九年(1652年),博硕克图济农率部占据巴水、泽曲河、黄河流域,今黄南地区属博硕克图济农的势力范围。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青海蒙古归附清朝。雍正元年(1723年),平定罗布藏丹津叛乱事件后,清廷加强对青海的统治,今尖扎地区划归贵德守御千户所辖,今同仁、泽库地区划为河州同知辖。雍正四年(1726年),置驻西宁办事大臣,今河南蒙古族地区由办事大臣节制。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移河州同知驻循化,设循化厅,今同仁、泽库两县地区归循化厅辖,今尖扎地区属贵德守御千户所辖。清乾隆五十六(1791年),置贵德厅改隶西宁府,今循化、贵德所属藏族部落,归西宁办事大臣兼理。
民国二年(1913年),循化、巴燕戎格、丹噶尔、贵德四厅改为县,属西宁道,今同仁、泽库两县为循化县辖地,尖扎县为贵德辖地,河南蒙旗为省直辖。民国十八年(1929年)元月建立青海省,7月由循化县析置同仁县,辖今同仁、泽库地区。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在同仁县设青海省第七专员公署,辖同仁、同德两县。
1949年9月5日,青海首府西宁解放。同年9月22日成立同仁县人民政府。1952年3月15日,同仁县改称同仁藏族自治区。1953年6月4日成立尖扎县人民政府。12月5日成立泽库县人民政府。12月22日成立黄南藏族自治区,辖同仁、尖扎、泽库三县。1954年5月27日同仁藏族自治区改称同仁县。1954年10年16日,成立河南蒙古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由省直辖。1955年5月24日黄南藏族自治区改称黄南藏族自治州。1959年1月17日,自治州代管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和河南蒙古族自治县。1962年12月,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划为省直辖。自治州下辖同仁县、尖扎县、泽库县、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和李家峡办事处(2002年11月1日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