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1960年与彭错林宗合并设拉孜县,驻拉孜。1965年迁驻曲下。“拉孜”藏语意为“神山顶”,“光明最先照耀之金顶”。
【沿革】
拉孜是西藏历史上开发较早地区之一,在吐鲁蕃王朝建立前后,为诸部落分据。元朝正式统一西藏并归入祖国版图后,萨迦地方政权在拉孜一带设有千户、百户。自明朝起,帕莫竹巴、藏巴第司和噶厦政府等历届西藏地方政权分别在现辖区域内设置了拉孜和彭错林两个宗,以及柳、西嘎、扎西岗、若作四个溪卡。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清朝正式册封班禅五世罗桑益希为班禅额尔德尼,并将噶厦政府管辖的后藏部分地区封给班禅额尔德尼,由扎什伦布喇章(即班禅堪布会议厅)管理,直至1959年。
1959年12月,将拉孜宗、彭错林宗和柳、西嘎、扎西岗、若作四个溪卡合并正式成立拉孜县人民政府,驻拉孜雪(现拉孜镇),隶属日喀则地区专员公署。1968年7月,拉孜县人民政府迁驻曲下区。
1988年5月撤区并乡:撤销曲下区,3个乡合并设立曲下镇,3个乡合并设立查务乡,2个乡合并置芒普乡;撤销拉孜区改为拉孜镇,原属拉孜区的唐嘎乡、达布乡和彭措林区的藏乡合并设立曲玛乡,原属彭措林区的2个乡合并设立扎西宗乡,原属彭措林区的5个乡合并设立彭措林乡,原属扎西岗区的4个乡合并设立扎西岗乡,原属柳区的5个乡合并设立柳乡,原属柳区的3个乡合并设立热萨乡,原属锡钦区的3个乡合并设立锡钦乡。至此,拉孜县辖2个镇、9个乡:拉孜镇、曲下镇;查务乡、芒普乡、扎西岗乡、锡钦乡、扎西宗乡、热萨乡、柳乡、曲玛乡、彭措林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