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网】--由来已久
  网站首页   中国城市   山川古迹   文史典故   风俗节庆   海外探寻   日常词解  

东光县


[日期:2025-08-22]   来源:www.Youlai19.cn  作者:【由来网】   阅读:12次

【由来】
       据《东光县志》,汉高帝四年(前203年)始置东光县。因此地原为东阳侯之封地,遂仿“东阳”之义,名为东光。1952年10月24日,东光县划归河北省沧县专区。1958年12月22日,撤销东光县,并入交河、宁津2县。1961年7月9日,东光县恢复原建置。

【沿革】
       夏商时期,今东光县地均属兖州域内。春秋时期,此地有东阳国,今东光县地位与东阳国与燕国边境处。周景王十四年(前531年)晋国派大将荀吴攻占东阳与昔阳,地入晋国。战国时期,今东光县地属赵国。秦,属钜鹿郡地。

       汉高帝四年(前203年)始置东光县(治今县东找王镇南),属幽州勃海郡。汉章帝建初四年(79年)东光县改隶乐成国。汉和帝永元七年(95年)还属冀州勃海郡。三国时期,东光县属魏国冀州勃海郡。

       西晋时期,东光县初属冀州勃海国,咸宁三年(277年)废国改郡。太康十年(289年)改隶冀州国,太安元年(302年)还属冀州勃海郡。

       南北朝,北魏登国元年(386年)勃海郡改名为渤海郡,东光属冀州渤海郡,太安四年(458年)渤海郡郡治迁至东光县城。东魏、北齐、北周时,东光县仍属冀州渤海郡。

       隋开皇元年(581年),沿袭北周旧制,东光县仍属渤海郡。开皇三年(583年)废郡存州,东光县属冀州。开皇九年(589年)置观州,东光县改属观州。大业元年(605年),废安陵县省入东光县。大业二年(606年)废观州,东光还属冀州,大业三年(607年)隋炀帝改州为郡,冀州更名为信都郡,但东光县改隶平原郡。今东光县境分属东光、胡苏县、弓高县(县治在今东光县顺城街,汉弓高县治位与今阜城县西南20里处)。

       唐代高祖武德四年(621年)于弓高县置观州,复析东光县地置安陵县,与东光县同属观州。贞观十七年(643年)废观州,东光县、胡苏县隶属河北道沧州。贞元二年(786年)河北道设景州,辖东光县。长庆元年(821年)废景州,东光县还属沧州。长庆二年(822年)于弓高县再设景州,东光县复属之。太和四年(830年)又废景州,东光县属沧州。景福元年(892年)复于弓高县置景州,辖弓高、东光、安陵3县。天祐五年(908年),景州移治于东光县。

       五代时期东光县皆属景州。后周显德二年(955年)改景州为定远军,东光县为定远军治所。显德六年(959年),废弓高县,并入东光县。

       北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东光县改隶河北东路定远军。景德元年(1004年)定远军改称永静军,继辖东光县。

       金初永静军升为景州,东光县为其所辖。大安年间(1209年—1212年)景州更名观州,以避章帝名讳(完颜璟),仍辖东光县属河北东路。

       元代世祖至元二年(1265年)改观州为景州,属河间路,辖东光县。

       明初,东光县为京师省河间府所辖。洪武七年(1374年)七月废东光,并入阜城县。洪武十三年(1380年)十一月复置东光县,属河间府景州。

       清顺治五年(1648年)设直隶省,东光属直隶省河间府景州。清雍正七年(1729年)景州降为散州,升河间府沧州为直隶州,增领东光县。雍正九年(1731年)东光县改隶直隶省河间府。

       民国二年(1913年)3月,撤销府、州级建置,以原天津、河间、永平、承德、朝阳5府及遵化、赤峰2直隶州区域置渤海道(驻天津县),东光等28县属直隶省渤海道。民国三年(1914年)5月,改道名为津海道,所辖同前。民国十七年(1928年)6月28日,国民党中央政府迁都南京,将京兆地方和直隶省合并改为河北省,废道制,东光县直属河北省。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初,日本侵略军强占热河察北,华北危急,河北省实行行政督察专员区,共设立10个督察区。景县、故城、阜城、东光、宁津、吴桥、交河7县属第八行政督察区(驻景县)。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9月27日,日军侵占东光县城,东光县遂沦陷。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8月,东光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属冀南第六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三十年(1941年)初,东光县属冀鲁边区一专署。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1月,冀鲁边区同清河根据地合并,组成渤海区。同年4月,东光、吴桥、南皮3县合并建立东南吴县,属山东省渤海行政公署一专署。同年9月,以东光通往南皮县黑龙村的日伪公界,又将东南吴县划为2个县。公路以北为东南县,公路以南为东吴县。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驻守东光县的伪军仍然负隅顽抗。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2月6日,渤海军区第1军分区部队收复东光县城,东光县城解放。东光、南皮、吴桥三县恢复原建置,东光县仍属山东省渤海行政公署一专署。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山东省渤海行政公署一专署改称沧南专区,继辖东光县。

       1950年5月9日,山东省撤销沧南专区,东光县划归德州专区。1952年10月24日,东光县划归河北省沧县专区。1958年4月28日,撤销沧县专区,所辖的东光县等17县划归天津专区(专员公署驻沧县)。12月22日,天津专区撤销,所辖县并入天津市,同时撤销东光县并入交河、宁津2县。

       1961年5月23日,设沧州专区,同年7月9日,东光县恢复原建置,隶属沧州专区。 1967年12月31日,沧州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取代沧州专员公署。1968年2月,东光县革命委员会成立,隶属沧州革命委员会。1978年7月20日,撤销沧州地区革命委员会,建立地区行政公署。1981年1月,东光县革命委员会撤销,仍隶属沧州地区。1993年6月19日,县级沧州市与沧州地区合并为新的地级沧州市,东光县属沧州市。


注①:尚未查到建县之前有东阳候的资料,目前可考的最早的东阳候,为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刘邦所封的县侯张相如,属于县候,封邑位于今江苏盱眙。

注②:清《东光县志》有如是记载,但缺乏佐证,待考。唯《左传》记载“荀吴略东阳,师息于昔阳之门外,袭古灭之”,但此东阳并非国名,晋国的东阳指的是今河北省的邢台、邯郸一带。

注③:唐永徽二年(651年)安陵县移治白社桥(今景县安陵镇),改属饶州。州废后改属德州,景福元年(892年)于弓高县置景州,安陵县改属景州。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贴吧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评论
最新添加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