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网】--由来已久
  网站首页   中国城市   山川古迹   文史典故   风俗节庆   海外探寻   日常词解  

南皮县


[日期:2025-07-22]   来源:www.Youlai19.cn  作者:【由来网】   阅读:12次

【由来】
       据《太平寰宇记》载:齐桓公遂北伐山戎,至今南皮县,因缮修皮革而筑城。其时,章武有北皮亭,故称此城为南皮。据《河北通志稿》称:“南皮城北五十里有北皮城。”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设南皮县。1958年12月20日,撤销南皮县,将原县的行政区域分别划归交河、宁津2县。1961年7月9日,恢复南皮县建制。

【沿革】
       夏商时期,今南皮县地属兖州之域。西周时,为姜子牙受封齐国,今南皮县地属齐国麦丘邑。东周时,周惠王十三年(前664年),齐侯割地给燕国,南皮为燕齐交界之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国统一天下,设南皮县,属巨鹿郡。西汉高帝五年(前202年),设勃海郡,辖南皮。东汉建武六年(30年),勃海郡府迁到南皮。东汉建和元年(147年)为渤海国国都,熹平元年(172年)国除,渤海国立25年。

       三国时,南皮县为魏国冀州渤海郡郡治。西晋,南皮先属冀州勃海国治辖,咸宁三年(277年),改勃海国为郡。太康十年(289年),勃海郡并入清河国。太安元年(302年),又设勃海郡,郡府均在南皮。

       北魏登国元年(386年),改勃海郡为渤海郡。永熙三年(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渤海郡属东魏,郡治由南皮县迁到东光县。

       隋开皇三年(583年),隋朝废除郡级建制,改州、县二级制。原勃海郡被撤销,南皮县改属冀州。开皇六年(586年),冀州改称瀛州(治所由信都迁到河间),南皮县属瀛州。大业三年(607年),隋炀帝恢复郡县制,瀛州改称河间郡,南皮县属河间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唐朝恢复州县制,河间郡改回瀛州,南皮县仍属瀛州。天宝元年(742年),全国改州为郡,瀛州改称河间郡,南皮县属河间郡。至德二年(757年),恢复州县制,河间郡复名瀛州,南皮县仍属瀛州。

       五代时期,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几朝南皮县均隶属瀛洲。后周显德二年(955年),南皮县改隶沧州。

       北宋时期,南皮县属河北东路沧州。熙宁六年(1073年),临津县(今山东宁津)并入南皮县,为临津镇。金天会五年(1127年),金灭北宋,南皮县随沧州属金国。同年,临津镇由南皮县划出,复置临津县

       元,南皮县归属中书省河间府沧州管辖。明洪武元年(1368年),南皮县属北平布政使司河间府沧州。永乐十九年(1421年)迁都北京后,改属北直隶河间府沧州。
清初,南皮县属直隶省河间府沧州。雍正九年(1731年),沧州升为直隶州,南皮县改属天津府。乾隆元年(1736年),沧州复归河间府,南皮县回隶沧州。

       民国元年(1912年),南皮县仍属直隶省河间府。民国二年(1913年)3月,撤销府级建置,以原天津、河间、永平、承德、朝阳5府及遵化、赤峰2直隶州区域置渤海道(驻天津县),南皮县等28县属直隶省渤海道。民国三年(1914年)5月,改道名为津海道,所辖同前。民国十七年(1928年)6月28日,国民党中央政府迁都南京,将京兆地方和直隶省合并改为河北省,废道制,南皮县直属河北省。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初,日本侵略军强占热河察北,华北危急,河北省实行行政督察专员区,共设立10个督察区。沧县、盐山、庆云、南皮、青县5县及新海设治局属第七行政督察区(驻沧县)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0月8日,日军侵占南皮县城,在县城建立治安维持会。翌年3月,治安维持会改建成日伪南皮县政府。5月,南皮县抗日民主政府在董村成立,受中共冀鲁边区党组织领导的“国民革命军别动总队第三十一游击支队”行营领导。同年7月,改属冀鲁边区军政委员会领导。同年9月,改属冀南区第六督察专员公署领导。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6月,建立鬲津县,原南皮县二、三、四区划归鬲津县。同年7月,南皮县北半部一、五、六区与沧县捷地碱河以南,于桥至狼口公路以西区域合并,另建南皮县,属冀南第六专署。民国三十年(1941年)3月,改为冀鲁边区一专署。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1月,撤销鬲津县,扩建南皮县。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4月,南皮县与东光(含吴桥)县合并,建立东南县。同年9月,东光南部与吴桥地区划出,南皮与东光北部地区重新组建东南县,属山东省渤海一专区。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27日,渤海一军分区17团在团长贾乾瑞指挥下解放南皮城。12月,东南县撤销恢复南皮县,属山东省渤海一专署。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山东省渤海一专署改称沧南专区。1950年5月9日,撤销沧南专区,南皮县划归德州专区。1952年10月24日,南皮县划归河北省沧县专区。1958年4月28日,撤销沧县专区,所辖的南皮县等17县划归天津专区(专员公署驻沧县)。12月22日,天津专区撤销,所辖县并入天津市,南皮县属天津市辖。

       1958年6月,撤销沧县专区,改属天津专区,同年12月20日,撤销南皮县,将原县的行政区域分别划归交河、宁津2县。12月22日,撤销天津专区,所辖县均改属天津市。1961年5月23日,原沧县专区从天津市析出,改建沧州专区。7月9日,恢复南皮县建制,县人民政府驻泊镇,属沧州专区。1962年5月7日,泊镇划归交河县,南皮县政府迁回南皮城关。

       1967年12月31日,沧州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取代沧州专员公署,1968年1月,南皮县革命委员会成立,隶属沧州地区。1978年7月20日,撤销沧州地区革命委员会,建立地区行政公署。1980年4月,南皮县革命委员会撤销,恢复人民政府,仍隶属沧州地区。1993年6月19日,县级沧州市与沧州地区合并为新的地级沧州市,南皮县属沧州市。


注①:麦丘邑最初属莱国,莱国是夏、商、周时的一个诸侯国,莱人擅长培育和种植小麦。由于商朝不断地征伐周边部落小国,莱人被迫南迁东徙,商人把他们留下的城邑叫做“麦丘邑”。在甲骨文中,来就是麦,是一个麦穗的象形。为了区别这个带来麦种的民族,便在“来”(小麦)上加草头,以示这个民族最初和植物有关。

注②:金天会六年(1128年)秋,水大城圮,临津县治东迁二十里为治,即今县城,取“安宁”之意,改名宁津县,仍属河北东路景州。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贴吧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评论
最新添加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