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年)世宗柴荣兴师北伐契丹,收复失地,建制霸州。据《旧志》云:(霸水),白沟河之支流也。自雄县流入境,东会于巨马河,州以此名。今堙废”。《方舆纪要》 卷11霸州:“霸水在州南三里。另据《大明一统志》:后周始立霸州,“留其将韩令坤守之,以示雄霸之义”。民国二年(1913年)改霸县,县名沿袭州名。1990年1月4日,撤销霸县,设立霸州市(县级)。
【沿革】
上古至商周时期,此地属幽州之域。春秋战国时期,为燕国属地。秦朝,属广阳郡。
西汉高祖六年(前201年),置益昌县(故址在今策城村),霸州一带隶属涿郡益昌县。景帝六年(前151年),封公孙浑邪为平曲侯(今平口村),霸州一带为平曲侯国地。永光三年(前41年),在今境东北部置益昌候国,属幽州涿郡,到东汉初即废,并入安次县,属广阳郡。
三国,安次县属曹魏范阳郡。晋太元年(265年),属幽州燕国。永嘉(307年—317年)后,安次县历属赵、燕、秦、后燕。北魏改安次县为安城县,后周,安城县属幽州总管府。
隋,开皇六年(586年),设置固安县,隶属幽州涿郡。霸州一带划归涿郡固安县。大业三年(607年),安城县复名为安次县,属涿郡。
唐,如意元年 (692年) ,析安次、固安两县地置武隆县,景云元年(710年),武隆县改为会昌县。天宝元年(742年),又改称永清县,属幽州范阳郡。
五代,后晋天福元年(936年),永清县被石敬塘割与契丹,属辽国。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克复其南境益津关,在此置霸州,并另置永清县,州、县同治。领大城县、文安县、永清县。
北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在淤口寨(今信安镇)建破虏军(军制与州同),割霸州之永清、文安、大城三县317户属之。景德二年(1005年),改名信安军,均属河北东路。景祐二年(1035年),永清县废入文安县,徙文安县治于永清城(今霸州镇)。皇祐元年(1049年),永清恢复为县,文安县治迁回原址(今文安县文安镇),二县均属霸州。时永清为辽、宋分治。真宗景德中与契丹订和议,双方划定以当时流经霸州城北之白沟河为界,永清南境一带属霸州,此时称霸州为“霸州防御”。政和三年(1113年),赐郡名永清,永清郡属河北东路,但实际霸州并未升级。
金天会三年(1125年),金大举进攻宋,霸州沦陷。贞元二年(1154年),霸州属中都路。大定七年(1167年),信安军降为信安县,入霸州。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在益津关置益津县,并为霸州州治。信安、益津二县此时均属中都路霸州。元光元年(1222年),信安县升为镇安府。贞祐元年(1213年),蒙古攻陷霸州。
蒙古太宗七年(1235年),安次县入属霸州。宪宗九年(1259年),固安县入属霸州。中统元年(1260年),废镇安府为信安镇,入霸州。霸州初属中都路,后改属大都路。中统四年(1263年),又废益津县并入霸州。至元二年(1265年),复置益津县,仍属大都路霸州。省保定县并入益津县。至元四年(1267年),析益津县复置保定县。
明洪武元年(1368年),废益津县,入霸州;改大都路为北平府,霸州属北平府,领文安、大城、保定三县。洪武七年(1374年),省保定县入霸州。洪武十三年(1380年),复析置保定县。永乐元年(1403年),北平升为北京,改北平府为顺天府,霸州属顺天府。又称直隶于北京的地区为北直隶。
清朝初期,霸州继领文安、大城、保定三县。康熙八年(1669年)以明代的北直隶地区设立直隶省。雍正六年(1728年),霸州降为散州,不再辖县,属直隶省顺天府。
民国二年(1913年),降旧制中州、厅为县,于是霸州改为霸县。民国三年(1914年)10月,顺天府改为京兆地方,霸州属之。民国十七年(1928年)6月28日,国民党中央政府迁都南京,将京兆地方和直隶省合并改为河北省,霸县直属河北省。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3月至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5月间,全省先后设立了17个行政督察区,霸县属第五区(驻安次县),第五区辖安次、固安、永清、雄县、霸县、新镇、文安7县。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9月15日—17日,日军进攻霸县,制造多起惨案,国民党守军53师弃城南逃。后在当地抗日武装的激烈反抗下,日军退出县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月13日,日军反扑,并侵占了霸县城及主要集镇。同年9月上旬,中共霸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隶属晋察冀边区冀中行署五分区。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2月,冀中行署五分区改为冀中区五专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划归北岳区冀北办事处。民国三十年(1941年)3月,霸县、新城、雄县连境区组成第二联合县,属冀中区十专区。同年9月,属十分区第二、三联合县。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10月,又分属十分区第二、三、四联合县。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各联合县撤销,霸县基本恢复原境,仍归属冀中行署十分区领导。同年10月,撤销第二联合县,霸县基本恢复原制,属冀中区十专区。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9月,文安县的胜芳镇划归霸县,称胜芳市。1947年4月8日,国民党94军大举进攻胜芳,激战七昼夜,解放军完成了配合石家庄外围战役后撤出。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9月11日,冀中独七旅攻入霸县城,国民党军队和国民党县政府等溃败。10月18日,由原属文安县北境边沿的胜芳、苏桥等36个村镇与霸县合并为胜霸县。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2月上旬,新镇市划属胜霸县为区。4月,新镇市析出,与雄县、文安、霸县的部分村庄组建新雄县。11月16日,驻胜芳镇国民党军队全部撤离,至此全境解放。12月,胜芳镇从胜霸县辖区析出,为县级镇,霸县又恢复原名,为冀中十分区所辖。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建立,并设立10个专区,霸县和县级胜芳镇,均属河北省天津专区。
1953年11月6日,胜芳镇降为县辖镇,划归霸县。1958年2月11日,天津市直辖市改为河北省省辖市,辖霸县等12县。12月20日,撤销永清、固安两县,并入霸县,仍为天津市辖。1958年12月22日,撤销天津专区,将原天津专区所属各县划归天津市。1961年5月23日,复设天津专区。7月30日,永清与霸县分设,恢复永清县建制;胜芳及周围11个村重新划为县级镇,称胜芳镇,隶属天津专区。1962年3月27日,固安与霸县分设,恢复固安县建制。1963年2月1日,天津专区直辖的胜芳镇划归霸县,为胜芳镇公社。
1967年11月28日,天津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取代天津专区政府机构。12月9日,霸县革命委员会成立,隶属天津地区革命委员会。1969年3月25日,天津地区革命委员会机关由天津市迁至安次县廊坊镇,1974年1月1日,天津地区正式更名为廊坊地区,霸县革命委员会隶属廊坊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8月10日,撤销廊坊地区革命委员会,建立廊坊地区行政公署。期间,霸县一直随属。1988年9月13日,撤销廊坊地区和县级廊坊市,设立地级廊坊市,霸县隶属廊坊市。1990年1月4日,撤销霸县,设立霸州市(县级),仍隶属廊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