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网】--由来已久
  网站首页   数字常识   民间典故   中国地名   风俗节庆   海外探寻   日常词解   人名故事  

武邑县


[日期:2022-12-31]   来源:www.Youlai19.cn  作者:【由来网】   阅读:638次

 【由来】
       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县境内置武邑县,因战国时为赵国武邑,而武邑之名源于夏朝时的武罗国。据南宋·罗泌的《路史·国名纪》引《世本》说:“夏有武罗国,冀都之武邑。”

【附加】
       武罗国,传说为后羿贤臣武罗之封邑。《左传·襄公四年》记载:“(后羿)弃武罗、伯因、熊髡(kūn)、尨圉(méng yǔ)而用寒浞。” 另据《史记索隐》记载:夏朝时期建立太康后,后羿篡位夺权,夺了夏朝的天下,掌权三十年。即说明武罗是夏王后羿的近臣。

【沿革】
       今武邑县地,夏时属武罗国,商因之。战国属赵,称武邑。秦属钜鹿郡。

       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县境内置武邑、观津、东昌三县,属信都国。东汉安帝延光元年(122年)废东昌县,地入武邑县。

       西晋太康十年(289年)10月,置武邑国,为武邑郡王司马承封地,领武邑、武遂、观津三县。晋惠帝时,司马承死后无子嗣,国除,被并入当时的长乐国(安平国)。东晋元帝太兴二年(319年)置武邑郡,领武邑、武强、武遂、观津、阜城五县。

       北魏神瑞二年(415年),武强县并入武邑县。太和十八年(494年),分武邑县,复置武强县。北齐天保七年(556年),撤武邑郡和武邑县,地属冀州。

       隋开皇六年(586年),复置武邑县,废观津县入武邑县,属冀州。开皇十六年(596年),分武邑、信都、下博三县地置衡水县,武邑西南部划入衡水县。同年,析武强县置昌亭县。大业三年(607年),改行郡、县两级制,冀州改为信都郡,废昌亭县入武邑县。

       唐武德初年,信都郡复改为冀州。武德四年(621年),分武邑县再置昌亭县、观津县,各县均属冀州。贞观元年(627年),废昌亭县、观津县,地入武邑县。天宝元年(742年),又改冀州为信都郡。领信都、南宫、堂阳、枣强、武邑、衡水等六县 。乾元元年(758年),罢郡复为冀州。

       五代至北宋,武邑县皆属河北东路冀州,宋时,冀州隶武安军节度。金代,武邑县属河北东路河间府冀州,仍隶武安军节度。元代,武邑县属真定路冀州,改隶燕南河北道肃政廉访司。

       明洪武元年(1368年),武邑县属真定府冀州,隶北平等处承宣布政使司燕南道,洪武二年(1369年),改隶山东等处承宣布政使司,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复归隶燕南道。永乐元年(1403年),武邑县属直隶真定府冀州。

       清代,初袭明制。雍正二年(1724年)升冀州为直隶州,辖冀县、衡水县、武邑县、枣强县、南宫县、新河县。

       民国元年(1912年)仍袭清制,武邑县属直隶省(省会在天津)冀州直隶州。民国二年(1913年),直隶省废府、州,一律改称县,各县隶于省。3月,以原大名、广平、顺德3府及冀、赵2直隶州区域置冀南道。5月,改为大名道,武邑等37县属大名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北伐军进入北京,废道制,直隶省改为河北省,武邑县直属河北省。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3月至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5月间,全省先后设立了17个行政督察区,武邑县属第九督察区(驻深县),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0月,武邑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属冀南区五地委。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2月14日,日军侵占武邑县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19日全县解放。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河北省设立10个专区和唐山市、保定市、石家庄市、秦皇岛市4个地级市,武邑县属河北省衡水专区。

       1952年10月16日,撤销衡水专区,其中所辖的衡水、深县、武强、武邑、枣强、冀县6县划归石家庄专区。1958年12月20日,撤销武邑、枣强、冀县3个县,将原3县的行政区域全部划归衡水县。1962年3月27日,恢复武邑县建制。6月27日,复置衡水专区,武邑县仍属衡水专区。1967年12月9日,衡水专区改称衡水地区,武邑县属衡水地区。1996年5月31日,撤销衡水地区和县级衡水市,设立地级衡水市,武邑县属衡水市。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贴吧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评论
最新添加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