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1953年9月4日,锡林郭勒盟政府所在地贝子庙改称锡林浩特(苏木级,即乡科级)。1959年4月15日,锡林浩特升格为旗(即县级)。1963年10月23日,撤销锡林浩特旗,复设阿巴哈纳尔旗。1979年12月14日,阿巴哈纳尔旗的“哈”字改为“嘎”字。1983年10月10日,撤销阿巴嘎纳尔旗,改设锡林浩特市(县级)。
锡林浩特是蒙古语译音,意为“丘陵之城”。“锡林”,蒙古语意为“丘陵”,“浩特”,蒙古语中浩特hoton原意是水草旁的“聚居地”“定居点”,“浩特”本是指非固定经常搬迁的。但近代赋予了新的含义,可以指“城堡”“城市”。
【沿革】
汉,上谷郡北境,晋为拓跋氏地,隋及唐初为突厥所据,辽为上京道西境,金为北京路西北境,元属上都路,明末属蒙古察哈尔万户地。期间阿巴嘎部和阿巴哈纳尔部落族群不断北上,西迁。今锡林郭勒草原便成为他们的游牧之地。
康熙四年(1665年)阿巴哈纳尔部归附,清廷置阿巴哈纳尔左翼旗。康熙六年(1667年)置阿巴哈纳尔右翼旗。清廷指示阿巴嘎部移牧他所,以旧牧地给阿巴哈纳尔。栋伊思喇布掌左翼,佐领九,驻乌勒陀罗海。色棱墨尔根掌右翼,佐领七,驻昌山(又名永安山)。阿巴哈纳尔左翼旗和右翼旗属锡林郭勒盟。
民国三年(1914年),置察哈尔特别区,阿巴哈纳尔左翼旗、阿巴哈纳尔右翼旗均属之。民国十七年(1928年),察哈尔特别区改置为察哈尔省,阿巴哈纳尔左翼旗、阿巴哈纳尔右翼旗均属察哈尔省锡林郭勒盟。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5月12日,德王在日军帮助下,在德化市(即原化德县)建立蒙古军政府。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0月28日,蒙古军政府改组为蒙古联盟自治政府。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驻贝子庙①日本军队组织伪锡林郭勒盟政府、伪旗政府。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9月1日,蒙古联蒙自治政府又改为“蒙疆联合自治政府”,阿巴哈纳尔左翼旗、阿巴哈纳尔右翼旗等10旗属日伪蒙疆政府的锡林郭勒盟。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23日,八路军晋察主力部队解放张家口,日伪蒙疆政权随之灭亡。11月,中共在宣化成立察哈尔省民主政府。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0月10日,国共谈判破裂后,中共察哈尔省民主政府也随之撤离宣化,最终解散。国民党重组察哈尔省政府,划察哈尔省为4个行政督察区和2个盟,阿巴哈纳尔左翼旗(驻贝子庙)、阿巴哈纳尔右翼旗(驻伊利勒特)等10旗属察哈尔省锡林郭勒盟。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1月,阿巴哈纳尔左翼旗、阿巴嘎左翼旗、浩济特右翼旗②合并为中部联合旗(驻贝子庙);阿巴嘎右翼旗、阿巴哈纳尔右旗合并为西部联合旗(驻罕布音庙)。
1952年6月6日,撤销中部联合旗,并入西部联合旗。1953年9月4日,锡林郭勒盟政府所在地贝子庙改称锡林浩特(苏木级,即乡科级),统称西部联合旗锡林浩特人民政府。1956年6月14日,西部联合旗改名为阿巴嘎旗。同年8月21日,锡林浩特受锡林郭勒盟直接领导,乡科级建制不变。1959年4月15日,锡林浩特升格为旗(即县级),仍直属锡林郭勒盟。1963年10月23日,复设阿巴哈纳尔旗,撤销锡林浩特旗,以原锡林浩特旗为中心将阿巴嘎旗和西乌珠穆沁旗的各一部分行政区域为阿巴哈纳尔旗的行政区域。1979年12月14日,阿巴哈纳尔旗的“哈”字改为“嘎”字。1983年10月10日,撤销阿巴嘎纳尔旗,改设锡林浩特市(县级)。
【注释】
①原阿巴哈纳尔左翼旗庙由贝子爵管辖,故得名“贝子庙”
②清崇德二年(1637年)浩济特部归附满清。顺治七年(1650年),清以浩济特部置浩济特左翼旗和浩济特右翼旗,属锡林郭勒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