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清崇德六年(1641年)置阿巴嘎左翼旗。顺治八年(1651年)置阿巴嘎右翼旗。阿巴嘎,蒙古语为“叔叔”之意。因部落首领为元太祖成吉思汗同父异母弟别里古台后裔,故将其所率部落称为“阿巴嘎”部,延用下来。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阿巴哈纳尔左翼旗、阿巴嘎左翼旗、浩济特右翼旗合并为中部联合旗;阿巴嘎右翼旗、阿巴哈纳尔右旗合并为西部联合旗。1952年6月6日,撤销中部联合旗,并入西部联合旗。1956年6月14日,西部联合旗改名为阿巴嘎旗。
【沿革】
汉时为上古郡北境,晋时由拓跋氏管辖,隋唐时被突厥人占领,到了辽代,是上京道的西境,金时又成为北京路的西北境。蒙元时期阿巴嘎旗隶属上都路,属元朝腹里中书省管辖。别力古台首次受封,分得克鲁伦河,翰难两河中游和语勒扎河流域形成也可部。别力古台分封的食邑在广宁路(今辽宁省北镇县),所以别力古台家族首领受封为“广宁王”。
明末,达延汗分封时,别力古台第十四世孙广宁王毛里孩,又分得“也可”万户。此地为察哈尔万户地。期间阿巴嘎部和阿巴哈纳尔部落族群不断北上,西迁。今锡林郭勒草原便成为他们的游牧之地。
清崇德四年(1639年),别力古台二十世孙额齐格诺颜多尔济率领阿巴嘎部落从今蒙古国克鲁伦河畔南移到现阿巴嘎旗和锡林浩特市一带,归附清王朝。崇德六年(1641年)置阿巴嘎左翼旗。顺治八年(1651年)置阿巴嘎右翼旗。康熙四年(1665年)阿巴哈纳尔部归附,清廷置阿巴哈纳尔左翼旗。康熙六年(1667年)置阿巴哈纳尔右翼旗。以上四旗均属锡林郭勒盟。
民国三年(1914年),置察哈尔特别区,阿巴嘎左翼旗、阿巴嘎右翼旗、阿巴哈纳尔左翼旗、阿巴哈纳尔右翼旗均属之。民国十七年(1928年),察哈尔特别区改置为察哈尔省,以上四旗均属察哈尔省锡林郭勒盟。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5月12日,德王在日军帮助下,在德化市(即原化德县)建立蒙古军政府。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0月28日,蒙古军政府改组为蒙古联盟自治政府,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9月1日,蒙古联蒙自治政府又改为“蒙疆联合自治政府”,阿巴嘎左翼旗、阿巴嘎右翼旗、阿巴哈纳尔左翼旗、阿巴哈纳尔右翼旗等10旗属日伪蒙疆政府的锡林郭勒盟。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23日,八路军晋察主力部队解放张家口,日伪蒙疆政权随之灭亡。11月,中共在宣化成立察哈尔省民主政府。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0月10日,国共谈判破裂后,中共察哈尔省民主政府也随之撤离宣化,最终解散。国民党重组察哈尔省政府,划察哈尔省为4个行政督察区和2个盟,阿巴嘎左翼旗、阿巴嘎右翼旗、阿巴哈纳尔左翼旗、阿巴哈纳尔右翼旗等10旗属察哈尔省锡林郭勒盟。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4月23日,成立内蒙古自治政府,宣布自治,阿巴嘎左翼旗、阿巴嘎右翼旗、阿巴哈纳尔左翼旗、阿巴哈纳尔右翼旗等10旗随锡林郭勒盟归属内蒙古。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阿巴哈纳尔左翼旗、阿巴嘎左翼旗、浩济特右翼旗①合并为中部联合旗;阿巴嘎右翼旗、阿巴哈纳尔右旗合并为西部联合旗。
1952年6月6日,撤销中部联合旗,并入西部联合旗,仍属锡林郭勒盟。1956年6月14日,西部联合旗改名为阿巴嘎旗。1963年10月23日,复设阿巴哈纳尔旗,以锡林浩特为中心将阿巴嘎旗和西乌珠穆沁旗的各一部分行政区域为阿巴哈纳尔旗的行政区域。1959年9月,将阿巴嘎旗的伊勒图人民公社划归阿巴哈纳尔旗(今锡林浩特市)。1963 年12月,将阿尔善宝拉格人民公社划归阿巴哈纳尔旗(今锡林浩特市)。几经调整,形成现在阿巴嘎旗行政区域,属锡林郭勒盟至今。
【注释】
①清崇德二年(1637年)浩济特部归附满清。顺治七年(1650年),清以浩济特部置浩济特左翼旗和浩济特右翼旗,属锡林郭勒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