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民国元年(1912年),宁远厅改为宁远县。民国三年(1914年)1月,因与湖南、奉天、甘肃、新疆四省县名重复,遂采用北魏凉城郡名,改称凉城县。
【沿革】
战国时属赵国,秦属雁门郡。西汉始置县,名为沃阳,因流经过城的沃水(今弓坝河)而得名。
北魏设凉城郡(亦作梁城郡),辖参合、旋鸿2县,始有“凉城”之名。孝昌年间(525年六月—528年正月)凉城郡废。辽置天成、宣德(为德州治)2县。
金太祖天辅六年(1122年)被金朝夺得,废除德州,宣德县属大同府。金大定八年 (1168) 改宣德县为宣宁县,仍属大同府。元代,宣宁县属大同路。
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废宣宁县,改置宣德卫,属山西行都司,为大同边外地。后废。清雍正十二年(1734)置宁朔卫,治所在今内蒙古凉城县西南永兴乡。乾隆十五年十二月(1751年1月),改宁朔卫置宁远厅,属朔平府。光绪十年(1884年)升为直隶厅。
民国元年(1912年),宁远厅改为宁远县。民国三年(1914年)1月,因与湖南、奉天、甘肃、新疆四省县名重复,遂采用北魏凉城郡名,改称凉城县,属察哈尔特别区管辖,治所设在今永兴镇。民国十七年(1928年)9月17日,察哈尔特别区改为察哈尔省,绥远特别区改为绥远省,凉城县划属绥远省。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9月23日,日军攻占凉城县。10月28日,日伪“蒙古联盟自治政府”成立。11月29日,日伪蒙疆政府巴彦塔拉盟成立,凉城县划归巴彦特拉盟。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1月,绥远省设3行政督察区,凉城县属第二区(驻丰镇县)。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11月,在日本人的策划下,成立了“凉城县协和公署”。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伪蒙疆政府垮台,国民党政府在绥远省的统治依然存在,凉城县仍属第二行政督察区(驻集宁县)。同年,中共也在归绥地区成立了绥蒙政府。
经过与国民党军队多次战斗,直到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9月25日,晋绥军区第一纵队攻占新堂,凉城全境解放。随后,迁治所于新堂(今岱海镇)。1949年12月31日,绥东解放区的绥远省人民政府与原国民政府绥远省政府正式合并,合组绥远省人民政府。凉城县隶属绥东专区(驻集宁县)。1950年11月,绥东专区改称集宁专区。1954年3月5日,撤销绥远省,所辖并入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隶属平地泉行政区。
1958年4月2日,平地泉行政区建制撤销,凉城县属乌兰察布盟领导。1967年10月20日,乌兰察布盟革命委员会成立,1978年10月,撤销乌兰察布盟革命委员会,恢复乌兰察布盟行政公署建制。期间,凉城县一直随属。2003年12月1日,撤销乌兰察布盟,设立地级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属乌兰察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