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在高庙子(今兴和境内)设立丰川卫,衙门口设立镇宁所。乾隆十五年(1750年)以“丰川卫”、“镇宁所”取首字,改设丰镇厅。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丰镇厅改为丰镇县。1990年11月15日,丰镇撤县设市(县级)。
【沿革】
西周,今丰镇地区为戎族所辖。东周、春秋时期属林胡族,楼烦族辖地,战国时期属赵国。
秦代,丰镇的东部、北部属代郡,西部属雁门郡。西汉,丰镇东部属高柳县、疆阴县、马邑县管辖。
三国、两晋为鲜卑族属地。南北朝,丰镇为北魏京都畿郊地,隶司洲,其西部和西北部属旋鸿县,东部属高柳县,南部属永固县。
隋朝,丰镇初为马邑郡的云内县;后突厥南进,到达丰镇北部,南部仍归云内县。唐朝,丰镇北部地区为突厥游牧地,东南部属云州云内县。
北宋,丰镇为契丹族所辖。辽代,丰镇的南部属西京道大同府奉义、大同、长青三县,西部和北部属德州,东北一带属奉圣州。
金代,丰镇隶属西京路南部属大同县,东南部属白登县,北部属威宁县,西部属宣宁县。元朝,丰镇西部属大同路宣宁县,南部属大同路大同县,北部、东部属兴和路威宁县。
明朝,丰镇东部属兴和守御千户所,西部归宣德卫,南部归阳和卫所。正统年之后,丰镇大部地区为蒙古族属地。
清朝,康熙年间,丰镇为察哈尔蒙古部正黄旗、正红旗及太仆寺牧场;雍正十三年(1735年),在高庙子(今兴和境内)设立丰川卫,衙门口(今丰镇县城)设立镇宁所,隶属大朔理事通判管辖;乾隆十五年(1750年)改设丰镇厅,大同府阳高通判驻管理;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丰镇厅改属山西省大同府管辖;光绪十年(1884年)丰镇厅改归山西省归绥道管辖。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5月,丰镇厅改为丰镇县。民国二年(1913年),设立绥远特别区,丰镇县隶属绥远特别区;民国三年(1914年),丰镇县改归察哈尔特别区兴和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9月17日,绥远特别区改为绥远省,丰镇县划归绥远省管辖。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9月17日,丰镇县被日军攻占。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归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巴彦塔拉盟管辖;同年11月,绥远省设三个行政督察区,丰镇县为第二行政督察区驻地。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丰镇第一次解放。8月26日,傅作仪部队攻占了丰镇。丰镇县仍属绥远省第二行政督察区(专署改驻集宁县)。10月14日,晋察冀部队进军绥远途中,解放了隆盛庄,吓跑了丰镇的国民党守军,丰镇第二次解放,并设立丰镇市。翌年,国民党军占领丰镇,撤销丰镇市,恢复丰镇县。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3月26日,华北军北岳部队进行察绥战役时途经丰镇,第三次解放了丰镇。4月4日,根据当时形势,县委,县政府退到马头山根据地,国民党重返丰镇。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9月24日,晋察冀野战军第三兵团一纵队和绥蒙军区解放军攻占丰镇县城,丰镇县获得彻底解放。析丰镇城区设立丰镇市,直属绥蒙区政府管辖;县境农村仍设丰镇县。中共绥蒙区党委、政府进驻丰镇。1949年12月17日,中共绥远省委、政府迁至归绥(呼和浩特)。同时,撤销丰镇市,复为丰镇县。
1950年,绥远省分设绥东、绥中、绥西3专区,丰镇县属绥东专区;1951年,绥东专区改名集宁专区,所辖不变。1954年3月5日,撤销绥远省建制,改集宁专区为平地泉行政区,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理。1958年4月21日,撤销平地泉行政区,所辖的10县、4旗、1市划归乌兰察布盟。1967年10月20日,乌兰察布盟建立革命委员会。1968年1月16日,丰镇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取代县委,隶属乌兰察布盟革命委员会。1978年10月,撤销乌兰察布盟革命委员会,恢复乌兰察布盟行政公署建制。1980年5月10日,撤销丰镇县革命委员会,恢复县政府。1990年11月15日,丰镇撤县设市,丰镇市(县级)仍隶属乌兰察布盟。2003年12月1日,撤销乌兰察布盟和县级集宁市,设立地级乌兰察布市。丰镇市由内蒙古自治区直辖,由乌兰察布市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