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网】--由来已久
  网站首页   数字常识   民间典故   中国地名   风俗节庆   海外探寻   日常词解   人名故事  

孟津县


[日期:2019-08-05]   来源:www.Youlai19.cn  作者:【由来网】   阅读:1836次

【由来】
       周设置平阴、榖城2邑。秦改邑为郡县,称榖城、平阴县。三国魏时,省榖城县,改平阴县为河阴县。隋大业元年(605年),并河阴入洛阳县。唐武德二年(619年)以原河阴划出洛阳及新安县等地,跨黄河而置大基县。咸亨五年(674年)大基县并入栢崖县。先天元年(712年)栢崖县更名河清县。金熙宗天卷三年(1140年)河清县县治从黄河北岸白坡镇迁至孟津渡(会盟镇花园村),并改名为孟津县,县名源于孟津渡。

【附加】
       孟津渡,古黄河渡口名,又名盟津、富平津、武济、陶河。相传周武王伐纣,在此会盟诸侯并渡河,故一名盟津。《史记·周本纪》:武王九年,“东观兵,至于盟津。……诸侯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诸侯”。十一年十二月,伐纣,“师毕渡盟津,诸侯咸会”。

       另一说本为盟津,指武王会盟之津渡,后讹传作孟津。另据《尚书·禹贡》注“孟为地名,在孟置津(即渡口),谓之孟津”。 

【沿革】
       上古属赫蘇氏(即赫胥)之都。唐虞时属豫州之域。夏属孟涂氏封国;商前期为畿内地。周设置平阴、榖城2邑。战国时,周安王二十六年(前376年),韩、赵、魏三国分晋后,此地属韩国。

       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秦灭韩,地属秦国。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改邑为郡县,称榖城、平阴县,属三川郡。

       西汉仍为榖城、平阴、平县3县辖,隶属司隷部河南郡;王莽新朝,改平县为治平县,东汉复改治平为平县。三国魏时,省平县、榖城2县,改平阴县为河阴县,隶属司州部河南尹。

       晋至南北朝时,归属屡变,但县名未改,北魏河阴县属洛州部洛阳郡。东魏静帝元象二年(539年),置河阴郡,河阴县属之。北齐天保七年(556年),河阴县属洛阳郡。隋大业元年(605年),并河阴入洛阳县,隶属河南郡。

       唐武德二年(619年)以原河阴划出洛阳及新安县等地,跨黄河而置大基县(治今孟县西),属怀州。武德八年(625年)省,咸亨四年(673年)复置大基县和栢崖县,咸亨五年(674年)大基县并入栢崖县。先天元年(712年)栢崖县更名河清县,属河南府。会昌三年(843年),河清县属河北道孟州,后属河南府,后废河清县,咸通(860年—873年)中复置。

       五代时期,河清县梁隶属西都,唐隶属洛京,晋、汉、周均隶属西京。宋时为河清县,隶属河南府。开宝元年(968年)徙河清县治于白坡镇(今孟津县东南二十五里)。庆历元年(1041年),河清县废入洛阳县。皇祐二年(1050年)复置河清县。

       金熙宗天卷三年(1140年)河清县县治从黄河北岸白坡镇迁至孟津渡(会盟镇花园村),并改名为孟津县,县名源于孟津渡。属南京路河南府。贞祐三年(1215年)7月,升孟津县为陶州,同年12月又降为孟津县。宣宗兴定元年(1217年),孟津县属金昌府。

       元初,孟津县属河南江北道河南府路。元顺帝至正(1333年—1370年)中期,省孟津县。明洪武元年(1368年)复置孟津县,属河南府。嘉靖十七年(1538年)黄河水患,县治迁孟津老城,今称会盟镇。清,属河南省河南府。

       民国二年(1913年)2月,废河南府,其辖县均属豫西道。民国三年(1914年)6月,豫西道改为河洛道,所辖未改。民国十六年(1927年)8月,冯玉祥主政河南,废河洛道,设立豫北、豫东、豫西、豫南4区行政长公署,孟津县属豫西第一行政长公署。不久,废区,孟津县直属于河南省。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11月,河南省划为11个行政督察区,孟津县属第十区(驻洛阳县)。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5月23日下午,日军占领孟津县城,不久建立日伪政权。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国民党接收了孟津县城。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4月19日,孟津县全境解放,属洛阳专区。

       1959年6月18日,孟津县治由老城迁长华(今城关镇)。1968年2月23日,孟津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取代县政府,隶属洛阳地区革命委员会。1971年11月8日,孟津县由洛阳地区划属洛阳市,1976年11月12日复划属洛阳地区,1980年12月28日,撤销孟津县革命委员会,恢复县人民政府,1983年9月1日,孟津县重划属洛阳市管辖。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贴吧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评论
最新添加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