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网】--由来已久
  网站首页   中国城市   山川古迹   文史典故   风俗节庆   海外探寻   日常词解  
网站首页 >> 中国城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滑县 >> 文章内容

滑县


[日期:2018-09-11]   来源:www.Youlai19.cn  作者:【由来网】   阅读:5711次

【由来】
       秦始皇六年(前241年)置白马县,隶属东郡。汉承秦制,仍为白马县,隶属兖州东郡。隋开皇元年(581年)白马县属汴州东郡。开皇九年(589年)复置杞州,州治白马县。开皇十六年(596年)杞州改为滑州,以城有古滑台。史载:周代,康叔执政时,封周公第八子伯爵为滑伯,居滑城。 “滑氏为垒,后人增以为城,临河有台,故曰滑台城”。

       明朝建立后,历经战争创伤的中原地区人口稀少,大片土地荒芜,政府不得不把许多州、府降格。这时的滑州,仅辖一个白马县。洪武三年(1370年),白马县被并入滑州。洪武七年(1374年),滑州被降格为县,称滑县。

【沿革】
       滑县县境始为颛顼建都之地,“颛顼都帝丘(即顿丘,今滑县东北70里土山村)”。帝喾之时,有穷氏后羿始封于鉏(今滑县八里营乡卫王殿遗址),建立鉏国。颛顼之后樊封于昆吾(古帝丘颛顼之墟),建立昆吾国。 虞舜之时,黄帝后裔伯倏封于南燕(古滑境胙城,今滑县西南部),建立南燕国,即古胙国。

       夏,少康执政时,封彭祖之孙元哲于韦(今滑县万古乡妹村),建豕韦国,即韦国。商代武丁灭韦国,滑地归商。

       周代,康叔执政时,封周公第八子伯爵为滑伯,居滑城。 “滑氏为垒,后人增以为城,临河有台,故曰滑台城”。

       春秋战国时期,滑地属卫国。魏安釐王二十三年(前254年),卫国被魏国兼并。

       秦始皇五年(前242年),将军蒙骜攻魏,取二十城,初置东郡。秦始皇六年(前241年)置白马县,治所在白马城(今滑县东北白马坡),隶属东郡,郡治在濮阳(滑境古帝丘)。

       汉承秦制,仍为白马县,隶属兖州东郡。新莽时改东郡为治亭,东汉初,恢复原名。魏文帝曹丕黄初年间(220年~226年),改封其弟曹彪为白马王,建白马国于漕邑,隶属兖州东郡。后曹彪因叛乱之事被迫自杀,白马国随废,仍称白马县。

       西晋时,白马县隶属兖州濮阳国(治所滑境古帝丘)。晋武帝太康十年(289年),省濮阳国入东郡,白马县还属东郡。东晋太元十三年(388年),丁零人翟辽在滑台称帝,自称魏天王,改元建光,史称翟魏。太元十七年(392年),翟魏被西燕所灭。东晋隆安二年(398年), 慕容德乃率户四万、车二万七千乘,自邺将徙于滑台,建南燕。东晋义熙六年(410年)被东晋大将刘裕所灭。

       北魏初,兖州移治于滑台,后治瑕丘(今兖州市)。后于滑台城另设东郡,白马县属东郡。北魏永熙三年(534年),东魏相州刺史窦泰进攻滑台城,滑台城被东魏占领。北齐天保元年(550年),北齐取代东魏,将凉城、平昌两县撤销,其辖区并入白马县。北周改东郡为杞州,辖白马县。南北朝时期,行政区划近乎混乱,州郡县三级区划已名不符实,州地位下降,开始与郡同级。

       隋开皇元年(581年)白马县属汴州东郡。开皇六年(586年)析白马县地置韦城县。开皇九年(589年)复置杞州,州治白马县。开皇十六年(596年)改为滑州,以城有古滑台。大业二年(606年)改为兖州。 统县九:白马、灵昌、卫南、濮阳、封丘、匡城、胙城、韦城、离狐。大业三年(607年)隋炀帝大举并省州县,并改州为郡。废兖州,复置东郡,白马县属东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东郡为滑州。辖白马、灵昌、卫南、匡城、胙城、韦城、酸枣7个县。贞观元年(627年),置河南道,监察滑州。天宝元年(742年),改滑州为灵昌郡。乾元元年(758年),复名滑州,隶属于汴滑节度使。安史之乱后,地方节度使开始割据一方,节度使辖区称为方镇。滑州相继隶属于汴滑节度使、滑卫节度使、滑亳节度使、永平军节度使、义成军节度使,治所都在滑州

       五代十国时,白马、卫南、韦城、灵昌4县,隶属河南道滑州。后梁开平三年(909年),为避梁太祖父亲朱诚之讳,将义成军改名为宣义军。后唐时期,庄宗李存勖(xu)将宣义军恢复为义成军。后唐同光元年(923年),为避李存勖的爷爷李国昌之讳,将灵昌郡改名为灵河郡。

       北宋,灵河郡复名滑州,隶属义成军。滑州辖白马、卫南、韦城、灵河4县。太平兴国元年(976年),为避宋太宗赵光义之讳,将义成军改名为武定军。端拱元年(988年),将武定军改名为武成军。皇祐五年(1053年),在开封设置京畿路,滑州升格为辅郡,隶属京畿路。至和二年(1055年),京畿路被撤销,滑州隶属于京西路。熙宁五年(1072年),滑州被撤销,其属县划归开封府管辖。元丰四年(1081年),恢复滑州建制,隶属于京西北路。

       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金兵占领滑州。建炎四年(1130年),金国傀儡政权“大齐”建立,滑州属于大齐国辖区,并改名为凉平府。金天会十五年(1137年)大齐政权被废,白马县随凉平府归属金国,隶属河北西路。大定四年(1164年),金世宗恢复滑州。大定六年(1166年),滑州划归山东大名府管辖,撤并了卫南县和韦城县,两县的辖区划归白马县,滑州改属河北西路管辖。这时滑州仅辖白马、内黄2县和卫南、武城2镇。

       金兴定四年(1220年),蒙古兵占领滑州。元代,滑州属山东行省大名路管辖,这时的滑州,仅辖白马,内黄2个县。至大四年(1311年),白马县随大名路改属中书省。

       明,滑州属北平布政使司大名府。明朝建立后,历经战争创伤的中原地区人口稀少,大片土地荒芜,政府不得不把许多州、府降格。这时的滑州,仅辖一个白马县。洪武三年(1370年),白马县被并入滑州。洪武七年(1374年),滑州被降格为县,称滑县。永乐元年(1403年),朱棣攻入南京,夺取了皇位,将北平改称直隶,滑县复称白马县,隶属直隶大名府。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2月,李自成部将刘汝魁攻占白马县,3月,起义军改白马县为滑县,并建立政权。同年7月,清兵占领滑县。清初,滑县仍属直隶省大名府。雍正三年(1725年),滑县改属河南省卫辉府。

       民国二年(1913年)2月,废府留县,滑县属豫北道。民国三年(1914年)6月,豫北道改为河北道,滑县随属。民国十六年(1927年),北洋政府统治结束,河北道废,滑县属河南省豫北第一行政长公署(驻汲县)。民国十七年(1928年)河南省撤销行政区,滑县直属河南省民国政府。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8月,河南省划为14个行政督察区,滑县属于第十三行政督察区(驻新乡县)。10月,河南省改划11个行政区,滑县属第三行政督察区(驻安阳县)。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3月30日,日军侵占滑县县城,烧杀抢掠之后退去。同年秋,日军再次占领滑县。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5月,日伪在旧县城内成立日伪滑县县政府,隶属伪豫北道。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4月初,冀鲁豫军区接管国民党县政府,建立滑县抗日民主政府,隶属冀鲁豫边区第二专员公署。6月,中共在滑县东北与内黄、濮阳三县交界地建立了高陵县;在滑县与长垣交界地建立了卫南县。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1月,在滑县东南与长垣、封丘、东明四县交界处建立了滨河县。同年秋,在滑县、浚县、卫辉、延津四县交界地建立四县办事处,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6月改称卫滨县。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国民党军占据县城。同年8月,中共滨河县被撤销。12月,改滑县抗日民主政府为滑县民主政府,治所在万集村,隶属冀鲁豫行署第四专员公署。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4月,卫滨县被撤销。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4月18日,滑县全境解放。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20日,建立平原省,下设八个专区。高陵、滨河2县撤销;滑县、卫南两县合并为新的滑县,道口镇(原属浚县)划归滑县。滑县属平原省濮阳专区。11月,滑县县政府自万集村迁至道口镇。1952年11月30日平原省撤销,滑县属河南省濮阳专区。

       1954年6月21日,濮阳专区撤销,滑县改隶安阳专区。1958年4月8日,安阳专区撤销,滑县改隶新乡专区。1961年12月19日,恢复安阳专区,滑县复属安阳专区。1968年3月18日,安阳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滑县属安阳地区革委会。1983年9月1日,撤销安阳地区,滑县划归新设立的地级濮阳市管辖。1986年1月18日,滑县由濮阳市划归安阳市。

【注释】
       ①至战国时,卫已衰败,夹在赵、魏、齐、楚之间茍延残喘。公元前254年,卫终于被魏国兼并,成为其附庸。公元前241年,秦攻魏,把卫国原有的濮阳一带归入东郡,立姬姓后代卫君角为卫君,并将把他移到野王(河南沁阳),卫又成了秦的附庸。公元前209年,卫君角被秦二世废为庶人,卫国灭亡。卫国是周诸侯国中最后一个被秦灭亡的国家。

       ②唐上元二年(761年),滑州改属滑卫节度使。广德元年(763年),滑卫节度使被改为滑亳节度使。大历七年(772年),滑亳节度使被改为永平军。贞元元年(785年),永平军被改为义成军。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贴吧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评论
最新添加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