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网】--由来已久
  网站首页   数字常识   民间典故   中国地名   风俗节庆   海外探寻   日常词解   人名故事  
网站首页 >> 中国地名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温县 >> 文章内容

温县


[日期:2018-05-02]   来源:www.Youlai19.cn  作者:【由来网】   阅读:3056次

【由来】
       夏始有“温”,以境内有温泉而得名(今清风岭坡下),称“温国”。商灭温国后,称温邑。汉高帝二年(前205年)3月,置温县,治在古温城。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废温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复置温县。武德四年(621年),易温县名为李城县。武德八年(625年),李城县复名为温县。

【沿革】
       夏始有“温”,以境内有温泉而得名(今清风岭坡下),称“温国”。中心在今上苑村北一带,筑有城。夏履癸(即夏桀)二十六年(前1778年),汤灭温,为畿内邑。

       周初,温、州均为赐封苏忿生的十二采邑之一。周桓王八年(前712年),周将温、州赐郑。周襄王十七年(前635年),周将温、州赐晋,晋设上大夫,温始称县。周景王十五年(前530年),晋将州赐郑,二十年(前525年)还晋。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韩、赵、魏分晋,温、州属魏。周赧王四十年(前275年),魏将温、州献于秦。周赧王五十年(前265年),秦围赵失败,温、州属赵。

       秦始皇十年(前237年),秦取赵之河内六城,温入秦。秦始皇二十七年(前220年),秦废温、州2邑,温划归三川郡河雍县(治在今孟县西南);州属三川郡怀县(治在今武陟县西)。

       汉高帝二年(前205年)3月,置温县,治在古温城。高帝三年(前204年),复置州县,治在今武德镇。温县、州县均属司隶部河内郡(郡治在怀,即今武陟南张村)。汉武帝建元年间(约前140年),割温县、怀县二县地立平皋县(治在北平皋)属河内郡。

       三国时期,温县、州县、平皋县均为魏地,属河内郡。西晋泰始二年(266年),郡治由怀迁至野王(今沁阳);温县治亦由古温城迁至晋城(今温县西招贤)

       东晋咸和三年(328年),石勒立后赵,年号太和。是年温县,州县、平皋县均属后赵。东晋永和六年(350年),冉闵立冉魏,年号永兴。是年温县、州县、平皋县均属冉魏。东晋永和九年(353年),温县、州县,平皋县属晋。东晋升平三年(359年),温县、州县、平皋县均属前燕。东晋太和五年(370年),温县、州县、平皋县均属前秦。东晋太元九年(384年),慕容垂立后燕,年号燕元。温县、州县、平皋县均属后燕。东晋隆安三年(399年),温县、州县、平皋县均属后秦。

       北魏泰常二年(417年),温县、州县、平皋县属北魏河内郡。东魏天平元年(534年),在州县设武德郡(郡治在今武德镇),温县、州县、平皋县均属武德郡。东魏天平三年(536年),温县治所曾东移70里(为战乱时流徒)。经考,在今武陟县之温村。北齐天保七年(556年),河阳东部划入温,不久废温县、平皋县入州县,属武德郡。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复置温县(含原温县、平皋县各一部分),属武德郡。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州县为邢邱县。大业元年(605年),废武德郡,改邢邱县为安昌县,温县、安昌县均改隶河内郡。隋大业十三年(617年),移温县治于李城(即今县城)。

       唐武德三年(620年),改安昌县为武德县,并在武德县设北义州。旋为王世充所占,改北义州为德州。温县亦为王世充统治。武德四年(621年),唐逐王世充,占德州,复德州为北义州。同年,北义州废,武德县改属怀州(州治在河内)。在温县置平州,易温县名为李城县。同年,平州废,李城县改属怀州。武德八年(625年),李城县复名为温县。显庆二年(657年),温县改属河南道洛州(治在今洛阳)。开元元年(713年),洛州易名河南府,温县属之。建中二年(781年),温县仍隶属河南府,而税权归河阳三城节度使。会昌三年(843年),温县属河北道孟州(治在今孟县南)。

       五代十国时期,后梁开平元年(907年),温县、武德县属后梁。后唐同光元年(923年),温县、武德县属后唐。后晋天福元年(936年),温县、武德县属后晋。契丹会同九年(946年),温县、武德县属契丹。后汉天福十二年(947年)六月,温县、武德县属后汉。后周广顺元年(951年)正月,温县、武德县属后周。

       宋建隆元年(960年),温县、武德县为宋地,温属京西北路孟州;武德县属河北西路怀州。熙宁六年(1073年),废武德县入河内县。政和二年(1112年),孟州废,温属京西北路济源郡(郡治济源)。靖康元年(1126年)11月,温县为金国所占。

       金天会六年(1128年),温县属河东南路孟州。蒙古太宗四年(1232年)正月,温县属元。元设行孟州事,温县仍属孟州。宪宗七年(1257年),设怀孟路总管府(治在今沁阳),温县属之。元延祐六年(1319年),改怀孟路名怀庆路,属中书省燕南河北道,温仍属之。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11月,温县为农民起义军刘福通据。

       明洪武元年(1368年),温县为大明地,属孟州。洪武十年(1338年),温县属河南布政司怀庆府。崇祯十七年(1644年)3至6月,温地为李自成所据。清代,温县属河南行省河北道怀庆府。

       民国元年(1912年)废县存府,温县地入怀庆府。民国二年(1913年)2月,废府存县。温县归同年所置豫北道辖。民国三年(1914年)6月,改豫北道为河北道,温县隶河南省河北道(道治汲县)。民国十六年(1927年)省国民政府成立,并撤河北道,温县直隶河南省政府。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温县归河南省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所辖(治新乡县)。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3月5日,日军侵占温县县城。由于遭到温县地方武装和94师的多次伏击,日军于四月下旬退回沁阳。9月5日晚,日军再次攻陷温县县城。因遭到97军和地方抗日武装的不断抵抗,11月日军退回沁阳。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3月3日和下旬,日军又两次攻占温县。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8月,日伪温县政府成立,归日伪所置之豫北道辖。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3月,中国共产党建立温县抗日民主政府。5月,废温县,在东半部建温陟县(县治在今武陟古樊),西半部建温孟县(县治在今温县杨垒)。均属晋冀鲁豫边区太行八专署所辖。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但温县日军拒绝投降。8月31日,人民抗日武装最终将顽抗的日军全部击毙,温县解放。9月,撤销温陟县、温孟县,复设温县,属太行四专署。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0月15日,国民党“还乡团”侵占温县,温县属国民党河南省第四行政区。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4月12日,县独立营、武工队配合太行部队46团,攻克温县,温县最终解放,属太行四专署。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平原省成立,温县归平原省新乡专区管辖(治焦作)。1952年11月15日,平原省撤销,温县改隶河南省新乡专区(治新乡市)。1960年8月15,撤销温县,所辖区域并入沁阳县。1961年10月5日,恢复温县建制。1967年12月14日,温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取代县政府。1981年4月30日,撤销温县革命委员会,恢复温县人民政府。1986年1月18日,撤销新乡地区,温县划归焦作市管辖。

【注释】
       ①周赧王五十八年(前257年),赵国平原君传舍人子李谈(《史记》记作李同,以避司马迁之父名讳)率兵拒秦,解邯郸之围,李谈战死,赵封其父为“侠烈侯”,封地为温,并筑城称“李城”。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贴吧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评论
最新添加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