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网】--由来已久
  网站首页   数字常识   民间典故   中国地名   风俗节庆   海外探寻   日常词解   人名故事  

舞阳县


[日期:2017-02-23]   来源:www.Youlai19.cn  作者:【由来网】   阅读:5528次

 【由来】
       舞阳是从潕[wǔ]水得名的。潕水发源于岗峦起伏的伏牛山间,“潕”通“舞”,因其源头珠花四溅,形若水花飞舞得名。战国时,魏国在潕水北岸建筑城邑,因在潕水之阳,故名舞阳邑。西汉,以舞阳邑置舞阳县。古籍中“潕”也写作“氵舞”。

【沿革】
       春秋时,今舞阳县境内有胡、柏、不羹[láng]3国。胡,子国,姬姓,周平王八年(前763年)被郑国所灭;柏,子国,柏皇氏后代封地,被楚国所灭;不羹,嬴姓,子国,周初所封,被楚国所灭。战国时今舞阳县地分属韩、魏两国,韩国设置定陵邑,魏国在潕水北岸建筑城邑,曰舞(通“潕”)阳邑。

       秦,合并舞阳邑和定陵邑,而置舞阳县,属颍川郡。西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封樊哙为舞阳国武侯。高后八年(前180年)樊哙儿子樊伉参加吕氏集团被诛杀,舞阳侯国除为县。之后,文帝和武帝时又两次封樊哙后人为舞阳侯,食邑舞阳县。

       东汉建武元年(25年),刘秀封开国大将吴汉为舞阳侯,建武二年(26年)进封广平侯,舞阳侯国废除,仍为舞阳县。三国,魏黄初七年(226年),封司马懿为舞阳侯,嘉平三年(251年)晋封司马懿为公,舞阳侯国废除,仍为舞阳县。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置襄城郡,舞阳、定陵属之。后燕建兴五年(390年),舞阳、定陵2县合一,名为舞阳县。后徙治北舞镇,改名北舞县。

       南北朝时期,北魏天安元年(466年),置西舞阳县。北魏永安二年(529年),置定陵郡,郡治北舞镇,辖:北舞、西舞阳、云阳3县。隋开皇元年(581年),废定陵郡,北舞县、西舞阳合并为北舞县,属颍川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北舞县改属道州。贞观元年(627年),道州废,北舞县改属许州,寻废。唐开元四年(716年),复置舞阳县,迁治于故城(今舞阳县城)。元和九年(814年),吴元济叛唐,舞阳县城被毁。元和十三年(818年),舞阳县暂治于吴城镇。

       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年),舞阳县改属许州匡国军。后唐同光元年(923年),舞阳县改属许州忠武军。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升许州为颍昌府,舞阳县属颍昌府。政和八年(1118年),舞阳县治由吴城镇迁回故城。大观四年(1110)颍昌府复称许州。

       金皇统元年(1141年),宋金议和,淮北土地割让给金,舞阳县属金国的许州昌武军。泰和八年(1208年),置裕州,舞阳县由许州改属裕州。

       蒙古至元四年(1267年),舞阳县并入叶县,设置北舞镇巡检司。元大德七年(1303年),罢北舞镇巡检司,复置舞阳县,仍属裕州。

       明初,舞阳县属南阳府裕州。清初沿袭明制,雍正二年(1724年),舞阳县由裕州改为直属南阳府。

       民国二年(1913年)2月,撤销旧制的府、州、厅,在河南省设立4个道,舞阳县属豫南道;民国三年(1914年)6月,豫南道改名汝阳道,舞阳县随属;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制,舞阳县直属于省。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11月,划全省为11个行政督察区,舞阳县划归河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驻南阳县)。

       民国三十年(1941年)1月30号,日军侵占舞阳县城,因国民党军队围击,三天后撤离。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6月9日,日军再次侵占舞阳县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7月,中共舞阳县抗日民主政府在南部山区成立。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国民党县政府迁回舞阳县城。12月,中共舞阳县民主政府撤离舞阳。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2月17日,陈谢兵团四纵22旅解放舞阳县。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年2月,建立舞阳县,属豫陕鄂行政区第七专区,6月,改属豫西行政区第二专区。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3月1日,豫西行署二专区与五专区合并,成立许昌专区,舞阳为其辖县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舞阳县仍属许昌专区。1968年3月11日,舞阳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取代县政府;3月23日,许昌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取代专区政府;1979年7月,许昌地区革委会撤销,改称许昌地区行政公署。1981年6月25日,舞阳县革命委员会改称县人民政府,隶属许昌地区。1986年1月18日,撤销许昌地区,漯河市升为地级市,舞阳县划归漯河市管辖。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贴吧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评论
最新添加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