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虞城县境为古虞国地,秦因此置虞县。北魏初废县,延昌年间(512年—515年)侨置萧县。隋文帝开皇十六年(596年)分下邑县、萧县地置虞城县。
【沿革】
夏禹封帝舜子商均于此,称有虞氏,后称虞国。西周至战国初,虞城属宋国。战国末年,齐国与魏、楚两国密谋伐宋,三分其地,今虞城县地属魏国。
秦,置虞县,属砀[dàng]郡。汉高祖五年(前202年),改砀郡为梁国,虞县属梁国。王莽新朝,改称陈定亭。东汉复名虞县。三国、晋时,虞县属梁国。
北魏初,虞县废。延昌年间(512年—515年)侨置萧县。隋文帝开皇十六年(596年)分下邑县、萧县地置虞城县,属宋州。大业三年(607年)宋州改为梁郡,虞城县属之。
唐初,虞城县属河南道宋州。武德四年(621年)升虞城县为东虞州。武德五年(622年),废东虞州,虞城县复属宋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宋州为睢阳郡;乾元元年(758年),睢阳郡复改为宋州,虞城县属宋州。
唐昭宗光化二年(899年),宣武节度使朱全忠(朱温),为光耀故里,奏清于其乡里砀山(今安徽砀山)置辉州,领砀山、单父、成武、虞城4县。后唐同光元年(923年),宣武军改为归德军,虞城县属归德军,后晋、后汉、后周沿袭旧制未改。
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年),归德军改为应天府,虞城县为其辖县。金天会十年(1132年)9月,金兵攻陷应天府,改称归德府,虞城县属归德府宋州。兴定元年(1217年)虞城县没于黄水,县废。
蒙古宪宗二年(1252年)复立虞城县。至元二年(1265年),以虞城、砀山2县在枯黄河北,割属济宁府。明洪武二年(1369年)虞城县划属开封府归德州。嘉靖九年(1530年)以河患迁治于今城址。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6月,归德州升为府,虞城县属归德府。清代,虞城县仍隶属归德府。
民国二年(1913年)2月,归德府撤销,虞城县划归河南省豫东道;民国三年(1914年)6月,豫东道改名开封道,虞城县随属;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制,虞城县直属于省。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11月,划全省为11个行政督察区,虞城县划归河南省第二行政督察区(驻商邱县)。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5月25日,日军攻占虞城县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6月1日,伪豫东道公署在商丘成立,日伪虞城县属伪豫东道。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后,虞城县仍属河南省第二行政督察区。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1月8日,中原解放军一纵、三纵、四纵及华东解放军三纵解放虞城县,结束国民党的统治。民国三十年(1949年)2月,虞城县由冀鲁豫区划归豫皖苏区。是年3月15日,豫皖苏区撤销,虞城县划归河南省商丘专区。
1952年8月11日,谷熟县成立,政府驻马牧集。1954年9月10日,虞城县、谷熟县两县合并,称虞城县。1958年12月5日,商丘专区撤销,虞城县归属开封专区。1961年12月19日,恢复商丘专区,虞城县复属之。1968 年1月,商丘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取代商丘专员公署;1979年10月,撤销商丘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商丘地区行政公署,期间虞城县一直随属。1997年6月1日,撤销商丘地区,设立地级商丘市,虞城县属商丘市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