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网】--由来已久
  网站首页   中国城市   山川古迹   文史典故   风俗节庆   海外探寻   日常词解  

永城县


[日期:2017-02-08]   来源:www.Youlai19.cn  作者:【由来网】   阅读:3007次

【由来】
       隋大业六年(610年)析彭城、睢阳二郡之属地始建永城县。因为永城位于黄河下游,黄河屡次决口,多从这里经过。据说洪水虽汹涌,永城城垣却一直安然无恙。取“永久巩固”之义,定名永城。兴定五年(1221年),升永城县为永州。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永州降为永城县。1996年10月11日,撤销永城县,设立永城市(县级)。

【沿革】
       夏商时期,今永城县地属豫州。西周灭商,分封天下,今永城县境多属于宋国,西南小部分地区属焦国。春秋称芒邑。战国末年,齐国与魏、楚两国密谋伐宋,三分其地,今永城境域被楚吞并。

       秦,今永城县境分属芒(治所在今陈集乡刘寨村南)、酂[cuó](治所在今酂城集)、砀[dàng](治所在今山城集)3县。其中,芒、酂两县属泗水郡,砀县则为砀郡属地。

       西汉,永城境内既有酂、芒、砀三县,又有敬丘(治所在今太丘集)、建成(治所在今侯岭乡二郞庙湖)两大侯国。其中,酂、芒二县,敬丘、建成两个侯国属沛郡,而北部砀县一部(今芒山镇地区)归梁国所有。 东汉时,光武帝刘秀改芒县为临睢县,明帝时改敬丘侯国为太丘县,“沛郡”亦更名为“沛国”,砀县仍属粱国。

       三国时,曹操分沛郡设立谯郡,今永城县境属之;西晋初年,临睢、太丘、建平三县归并入酂县,属谯国所有,砀县并入下邑(今夏邑县),仍在梁国(亦称梁郡)境内。十六国时期,县境先后分属后赵、前燕及前秦,淝水之战(383年)后,重归东晋所辖。

       南朝刘宋永初三年(422年),刘裕欲开拓河南,分淮东为南豫州,酂县属梁郡所辖。元徽元年(473年),“置徐州,立新昌郡,以酂县属之”。 齐永明二年(484年),为抵御北方少数民族进攻,割“豫州历阳、谯等六郡,复置南豫州”,置临江郡,罢并历阳,酂属之,后复置,属南豫州。

       北魏建立后,淮北地区重归北方版图,酂县划归谯州临徐郡,后废; 太和二十一年(497年),永城县境属徐州粱郡;东魏武定四年(546年)县境西南部为南兖州马头郡下邑县辖区,东北部为徐州砀郡砀县辖区;北齐时,境内置安阳县(治所在今保安山南),砀县并入,属彭城郡。 这一时期,永城县境所辖诸县并入酂县,县域以酂县为主,

       隋朝开皇十六年(596年),隋文帝恢复酂县治所,归谯郡(即亳州)管辖;芒砀山以北地区,旧治安阳县,开皇十八年(598年)更名名砀山县,属梁郡所辖;大业六年(610年),隋炀帝割彭城、睢阳二郡之地置永城县,隶属谯郡,县址定马浦城(今永城老城)东北三里。

       唐初,酂县属沛郡,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李渊因李世民平定王世充,设立亳州、宋州,划谯郡属亳州,酂县随属,砀山等7县划归宋州管辖; 武德五年(622年),置总管府管理亳州、宋州(今商丘地区)等6州之地,此时,永城县址移至马浦城;武德七年(624年),改总管府为都督府,贞观元年(627年)罢,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李世民废谯州,永城县归亳州管辖。 此时,酂、永城二县直接归亳州管辖,砀山县属宋州辖区。

       唐哀帝天祐四年(907年),唐宣武节度使朱温灭唐自立,建立后梁,由此开启了五代十国动荡时期。作为后梁国开国皇帝的朱温,原籍宋州砀山人,故升砀山县为辉州,并单州; 后唐庄宗李存勖灭梁,于同光二年(924年)2月,敕废辉州复置砀山县,仍以砀山属单州, 改宋州为归德州。永城、酂两县所辖承袭唐制,仍归亳州管辖。

       北宋初年,永城、酂县隶属淮南东路毫州,砀山县属单州;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设集庆军节度,永城、酂县随属;宋廷南渡后,皆没于金; 金时,永城、酂县同属南京路亳州管辖。 砀山县本隶属单州,宋至道三年(997年),以应天府、单州诸地隶属京东路;熙宁七年(1074年),分京东路为东、西两路,单州、应天府(今商丘)同属京东西路;

       金时,兴定元年(1217年),砀山县因河水改道划境不便,由单州划属归德府管辖。兴定五年(1221年)12月,因永城为淮北要地,在芒山地区设置保安军镇,改永城县为永州,脱离亳州管辖,下辖永城、夏邑(由下邑改)、砀山、酂4县。 金亡,宋取归德府,砀山县属归德府管辖;

       元初,与酂县同时归附,属京东行省;至元二年(1265年),元世祖忽必烈平定天下,归并地方州县,以砀山在黄河以北,由归德府割属济宁府,“酂县入永州,降永州为永城县”,与宁陵、夏邑隶属河南江北行中书省南京路归德府所辖。

       明洪武元年(1368年)5月,河南行省归德府改为归德州,隶属于开封府,永城直属开封府管辖,11月改属归德州管辖;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6月,复升归德州为府,永城县属归德府。

       清代,永城县域渐次缩小;清中期,境内的“郸县”(今丹城集)、新兴镇、鹿塘寨划归安徽,永城县仍属河南省归德府;宣统三年(1911年),改属河南省开归陈许郑道归德府。

       民国二年(1913年)2月,归德府撤销,永城县划归河南省豫东道;民国三年(1914年)6月,豫东道改名开封道,永城县随属;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制,永城县直属于省。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11月,永城县划归河南省第二行政督察区管辖(驻商丘县)。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5月12日,日军侵占永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6月1日,伪豫东道公署在商丘成立,日伪永城县属之。抗日战争期间,永城县由国民党永城县政府,共产党领导的永城县抗日民主政府和日伪永城县公署交叉管辖,国民党辖区仍属河南省第二行政督察区,抗日民主政府辖区先后隶属豫皖苏边区革命根据地、淮北第二行政区和苏皖边区第八行政区;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2月,为纪念在豫皖苏抗日根据地牺牲的彭雪枫将军,更名为雪枫县,县境南部划归雪涡县,县境西南部划归雪商亳县。同年秋,会亭集东半部及附近村庄划归夏邑。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2月,雪枫、雪涡、雪商毫3县隶属豫皖苏边区第三行政区;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3月至11月,县东部为萧宿永县辖区;10月17日陈毅、粟裕的华野四纵三十团解放永城县。同年11月成立砀南县,县北部为其辖区;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3月26日,雪枫县复名永城县,同时撤销雪涡、雪商毫、砀南诸县,恢复原建制,隶属皖北行政区宿县专区。

       1952年1月31日,安徽省永城县划归河南省商丘专区。1958年12月5日,撤销商丘专区,所属的各县、市均划归开封专区。1961年12月19日,恢复商丘专区,永城县复属之。1968 年1月,商丘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取代商丘专员公署;1979年10月,撤销商丘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商丘地区行政公署,期间永城县一直随属。1996年10月11日,撤销永城县,设立永城市(县级)。1997年6月1日,撤销商丘地区,设立地级商丘市,永城市属商丘市管辖。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贴吧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评论
最新添加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