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春秋战国时称寝丘邑,西汉置寖县(“寖”通“寝”)。东汉建武二年(26年),光武帝封其妹婿、大司农李通为固始侯,改寝县为固始县,意取“通与帝首事,欲其坚固初始欤”,固始由此得名。东晋咸康二年(336年),固始县并入新蔡县,后北齐在古蓼国地侨置固始县。
【附加】
在隋以前曾有四个固始县。一是汝阴固始,东汉以寖县改名,隋开皇三年(583年)以后,改称沈丘。二是雍州固始,南齐侨置,曾寄治宛中,旋废。三是在蓼县侨置的固始,西汉高祖六年(前201年)置以古蓼国地置蓼县,北齐侨置固始县,即今日的固始县。
第四则是秦时称固陵县,在西汉时改为固始县,属淮阳国,故址在今太康县西南。东汉光武帝改寝县为固始县后,原淮阳国的固始县废为固陵聚,地属陈国的阳夏县(今太康县)。
【沿革】
夏、商为蓼[liǎo]国地,属扬州之域。西周属荆州之域,封公子伯龄于蒋(期思镇古蒋乡),此地为蓼、蒋、黄三国属地。春秋中期,楚灭此地诸国①,于蒋地建期思县,固始彼时为期思县之潘乡,又名寝丘邑。秦始皇二十一年(前226年),蒙恬攻克寝丘后,地属秦九江郡。
西汉高帝五年(前198年)先后置寖、期思、蓼、阳泉、安丰、雩[yú ]娄等县,分属汝南郡、庐江郡、六安国。东汉建武二年(26年),光武帝封其妹婿、大司农李通为固始侯,改寝县为固始县,属淮阳国。曹魏属寿春。
晋固始县属汝阴郡,期思县属弋阳郡。东晋咸康二年(336年),固始县并入新蔡县。南北朝时期,刘宋失淮北地,在古蓼国地侨置新蔡郡和固始县。梁改固始县为蓼县。陈于期思县置边城郡。北齐蓼县复名固始县,属侨置的北建州。北建州寻废,再侨置新蔡郡,固始县属之。北周改置浍州,固始县属之。
隋大业三年(607年)废州实行郡县二级制,固始县复隶属弋阳郡,期思县并入固始县。唐武德三年(620年)改弋阳郡为光州,属淮南道,领定城、殷城、光山、乐安、固始五县;弦宗天宝元年(742年)改光州为弋阳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光州,隶淮南西道。五代沿袭唐制。
宋代,固始县仍隶属光州。至道三年(997年)商城县并入固始县为商城镇。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光州升为光山军,领属如故;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为避金国太子光瑛名讳,改光山军为通化军,改光州为蒋州,不久复改为光州,固始县仍属光州。
元代,至元三十年(1293年)光州改属汝宁府,领定城、光山、固始三县。明代,固始县仍隶光州。成化十一年(1475年)商城县从固始县析出,复置。清初沿袭明制。雍正二年(1724年)升光州为直隶州,领光山、固始、息县、商城四县。
民国二年(1913年)2月,废州为县,固始县属豫南道。民国三年(1914年)6月,豫南道改名汝阳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制,固始县直属河南省。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4月,全省设立11个行政督察区,固始县属河南第九行政督察区(驻潢川县)。10月,国民政府将固始县所辖的金寨、李桥二保及长江河保的一部分以及六安县、霍邱县、商城县、霍山县的部分地区划出,组建一个新县,因表彰原国民政府陆军第十四军军长卫立煌“剿共功劳”,命名为立煌县(今金寨县),治金寨,属河南省,翌年3月改属安徽省。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9月7日,日军侵占固始县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固始县仍隶属国民政府河南省第九行政督察区。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8月25日,刘邓大军第一次解放固始县城。10月设置霍固县(即北霍固县)。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6月,设置商固潢县;9月,设置潢固县。11月9日,固始县城最后解放,以上各县撤销②。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设立潢川专区,辖潢川、光山、固始、息县、商城、罗山、新县7县。1952年12月6日,撤销潢川专区,并入信阳专区,固始县属信阳专区。1968年6月,信阳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取代信阳专署,1980年5月,信阳地区革委会撤销,固始县属信阳地区行政公署。1998年6月9日,撤销信阳地区和县级信阳市、信阳县,设立地级信阳市,固始县属信阳市。2011年6月1日起,列为河南省10个省直管试点县之一,2014年1月1日起由河南省全面直接管理。
【注释】
①楚成公二十四年,楚灭黄;楚穆公四年,楚灭蓼;楚穆公九年,楚灭蒋。
②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月,霍邱县城解放,撤消霍固县,恢复霍邱县,并将原霍固县管辖的固始部分地区划归固始;潢固县,辖潢川东部和固始县西部边境地区(包括春河集、马堽[[gāng]]集、北庙集一带),约半年该县建制即被撤销;商固潢县,辖潢川东南部、商城西北部及固始西南部地区(约今草庙集、方集西部一带),设置不久即行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