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网】--由来已久
  网站首页   中国城市   山川古迹   文史典故   风俗节庆   海外探寻   日常词解  
网站首页 >> 中国城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息县 >> 文章内容

息县


[日期:2017-01-24]   来源:www.Youlai19.cn  作者:【由来网】   阅读:3358次

【由来】
       西周,武王十三年(前1122年),大封姬姓侯爵,文王三十七子羽达封为息侯,此地为息国。西汉元封五年(前106年)置新息县,因县治不在古息国故城,而是向东迁移,故加“新”字。北周大象元年(579年)以东豫州改置息州,新息县为州治。蒙古至元三年(1266年),新息县并入息州。明洪武四年(1371年)降息州为息县。

【沿革】
       西周,武王十三年(前1122年),大封姬姓侯爵,文王三十七子羽达封为息侯,此地为息国。是年,周封赖国(今息县东北二十里的包信镇)。春秋时期,今息县仍为息国和赖子国属地。楚文王八年(前682年),楚国灭息国;楚灵王三年(前538年),楚国灭赖国。此后息国和赖国成为楚国的一个邑。

       秦朝,今息县以淮河为界划分为两部分,淮河南属衡山郡邾县与淮河北属陈郡淮阳县。西汉元封五年(前106年)置新息县,属汝南郡。因县治不在古息国故城,而是向东迁移,故加“新”字。新莽时期,改新息为新德。东汉建武年间为新息侯国,又分地置褒信县,后为褒信侯国。

       三国曹魏黄初元年(220年)分汝南郡,立弋阳郡(今潢川县西),今息县淮河以南属之。淮河以北属豫州汝南郡,郡治新息,辖褒信、新息县2县。西晋,新息县属汝南国。东晋十六国时期,先后为后赵、前燕、前秦、东晋、后秦等政权据有,息县均为汝南郡治。

       南朝刘宋分置南北二新息县,均属汝南郡;褒信改称苞信,属汝阴郡。萧齐因之。北朝高齐合并为新息县,属汝南郡;包信县属新蔡郡,后属长陵郡。东魏时新息县为东豫州汝南郡治所。北周大象元年(579年)以东豫州改置息州,新息县为州治。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汝南郡,大业元年(605年),废息州,改称汝南郡,仍治新息县。同年,苞信复名褒信。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息州,领新息、淮川、长陵三县,苞信县属舒州(今新蔡)。贞观元年(627年),废息州,省淮川入真阳,长陵入褒信。新息、褒信、真阳改属豫州。宝应元年(762年)为避皇帝李豫名讳,豫州改名为蔡州,新息、褒信、真阳隶属蔡州。

       五代和北宋时,新息县和苞信县仍属蔡州。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金议和,以淮河为界,2县遂属金。金章宗泰和八年(1208年),置息州,领新息、新蔡、真阳、褒信四县和王务镇。

       蒙古元中统三年(1262年),以李璮反叛,废息州,中统四年(1263年),复置息州。至元三年(1266年),以四县并入息州,后复置新蔡、真阳2县领之,隶汝宁路。

       明洪武四年(1371年)降息州为息县,属中都临濠府。洪武七年(1374年),息县属汝宁府光州。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光州为直隶州,领光山、固始、息县、商城四县。

       民国二年(1913年)2月,废州为县,息县属豫南道。民国三年(1914年)6月,豫南道改名汝阳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制,息县直属河南省。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4月,全省设立11个行政督察区,息县属河南第九行政督察区(驻潢川县)。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9月20日,日军侵占息县城。10月7日撤离。国名党政府恢复对息县统治,仍隶属国民政府河南省第九行政督察区,直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2月28日李先念部队解放息县城。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设立潢川专区,辖潢川、光山、固始、息县、商城、罗山、新县7县。1952年12月6日,撤销潢川专区,并入信阳专区,息县县属信阳专区。1968年6月,信阳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取代信阳专署,1980年5月,信阳地区革委会撤销,息县属信阳地区行政公署。1998年6月9日,撤销信阳地区和县级信阳市、信阳县,设立地级信阳市,息县属信阳市。

【注释】
       ①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濠州置临濠府,以城临濠河得名,后复为濠州。朱元璋吴元年(1367年)又改为临濠府,治钟离县(今凤阳县临淮镇),明洪武二年(1369年)建为中都。洪武六年(1373年)临濠府改曰中立府。洪武七年(1374年)改中立府为凤阳府。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贴吧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评论
最新添加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