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西汉初年置“鄳[méng]县”,也写作“黾县”。南北朝时,刘宋孝建三年(456年)分鄳县地置宝城县,北齐天保七年(556年)改置高安县。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县废。开皇十六年(596年)复置县,取名罗山县,因县南十里有小罗山(又名龙山),县南百里又有大罗山。
【沿革】
西周时为申国地。楚文王二年(前688年),楚国灭申,地遂属楚国。秦时,地属南阳郡。西汉初置鄳县,属江夏郡。东汉沿袭未变。三国时,曹魏分南阳郡而置义阳郡,鄳县属义阳郡。
西晋,鄳县属义阳国。东晋,鄳县属义阳郡,隶荆州。南北朝时,刘宋孝建三年(456年)分鄳县地置宝城县,南齐改宝城县为保城县,北齐天保七年(556年)改置高安县。
隋开皇三年(583年)高安县废。开皇十六年(596年)置罗山县,以县境罗山得名大业二年(606年),改申州为义州,后改为义阳郡。统五县:义阳、钟山(由鄳县改)、罗山、礼山、淮源。
武德四年(621年)复置申州,申州义阳郡辖义阳、钟山、罗山3县。同年,以罗山置南罗州,武德八年(625年)废为罗山县,仍隶属申州。五代时,罗山县隶属申州。
北宋初,改申州为义阳军。开宝九年(976年),避太宗赵光义名讳,改义阳军为信阳军,义阳县改为信阳县,罗山县省入信阳军。淳熙二年(1175年)复置罗山县,属信阳军。
元初,改信阳军为信阳州,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为信阳府,至元十五年(1278年)复为州,隶汝宁府。至元二十年(1283年)徙州治于罗山县,徙县治于西南,即今县治。
明洪武四年(1371年)罗山县改属临濠府①。洪武六年(1373年)临濠府改曰中立府。洪武七年(1374年)罗山县还属汝宁府,成化十六年(1480年)复属信阳州。清,罗山县仍属信阳州。
民国二年(1913年)2月,信阳州撤销,罗山县属豫南道。民国三年(1914年)6月,豫南道改名汝阳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制,罗山县直属河南省。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4月,全省设立11个行政督察区,罗山县属河南第九行政督察区(驻潢川县)。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9月21日,日军第10师团攻占罗山县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春,中国军队收复罗山县城。民国三十年(1941年)1月11日,日军攻陷罗山,随后西走信阳。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后,罗山县仍隶属国民政府河南省第九行政督察区。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3月15日,刘邓大军解放罗山县。5月,设立潢川专区,辖潢川、光山、固始、息县、商城、罗山、新县7县。1952年12月6日,撤销潢川专区,并入信阳专区,罗山县属信阳专区。1968年6月,信阳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取代信阳专署,1980年5月,信阳地区革委会撤销,罗山县属信阳地区行政公署。1998年6月9日,撤销信阳地区和县级信阳市、信阳县,设立地级信阳市,罗山县属信阳市。
【注释】
①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濠州置临濠府,以城临濠河得名,后复为濠州。朱元璋吴元年(1367年)又改为临濠府,治钟离县(今凤阳县临淮镇),明洪武二年(1369年)建为中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