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1951年4月26日,析汝南县置平舆县。平舆属古挚国①地,有奚仲造车的故事。据《说文解字》:“车,舆轮之总名,夏后时奚仲所造。”所以战国时,此地称“舆”,加之这里地形平坦,以“平”字冠名,称平舆。
【附加】
挚国,是夏代黄帝之孙少昊后裔建立的国家。少昊名挚,其后裔奚仲,以“挚”名国,号称“挚国”。挚人是远古一个擅长于造车的部族,上古车辆雅称“舆”,平坦的地势与车辆的发明,使“挚地”继有“平舆”之名。
少昊后裔番禺,是帝尧时的能工巧匠,是中国最古老的舟的发明者。另外,他也发明了很多乐器,据《吕氏春秋·古乐》载,帝喾命垂(指巧垂,即番禺)作“鼙、鼓、钟、磬、吹、苓、管、埙、革召、椎钟”
到了夏禹治水的时候,番禺之后奚仲继承祖上创制的“规矩准绳”以及舟船的制作工艺,并且在其子吉光的帮助下,匠心独运,终于在造舟技术的启发下创造车辆,所以最初的车辆水陆两用,具有舟形。故:“輈”即“车字的异构。《楚辞·九歌》有“驾龙輈兮乘雷”之语;又作“舆”。《小尔雅·广言》:“輈,舆也。”又曰:“以輈为舆者,輈以载舆,因谓舆为舟也。”这种“輈”显然有舟的轮廓,其下安装四轮,用人力牵引,是便捷的交通工具,在奚仲部族中推广运用。大禹治水到过的地方很多,其中就有奚仲的部族“禺疆”,并拜访过奚仲其人,目睹了其初创的具有舟形状的“輈”。禹对此大加褒奖,取之乘用,故《史记·夏本纪》记载,大禹治水,践行九州,“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故禹即天子位后,国号“夏”,遂封奚仲为夏车正,主管天下造车之事。
【沿革】
商朝中期,为挚国地(都城位于今平舆县古槐镇西塔寺)。周武王姬发之孙被封于沈国②,沈国向南发展,将挚国并入沈国。沈国初为侯国,周厉王时被贬为子国,所以后来称“沈子国”。周敬王十四年(前506年)蔡国灭沈子国,此地属蔡。楚昭王二十三年(前493年)楚伐蔡,沈地归楚,在沈都设平舆邑。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在平舆邑置平舆县,隶属陈郡。西汉承秦制,平舆县属汝南郡。县西部新置鲖阳县③(今鲖城镇)。三国时期,平舆县属魏,隶豫州汝南郡。
西晋,平舆县属豫州汝南郡。南朝宋,废平舆县。北魏,复置,治在今平舆县西南。北齐武平三年(572年),废平舆县。
隋开皇初年(581年)废汝南郡,恢复豫州。大业元年(605年)又改为蔡州。大业二年(606年)复置平舆县,属豫州。
唐贞观元年(627年)平舆废县,辖地并入新蔡县。武周天授二年(691年),复置平舆县,治所在今县城。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为避皇帝李豫名讳,豫州改名为蔡州,平舆县属河南道蔡州。五代时期,平舆县仍属蔡州。
北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全国分为15路安抚使,平舆县属京西路蔡州。熙宁五年(1072年)京西路分为京西北路和京西南路,平舆县属京西北路蔡州淮康军节度。
金国设立5京14总管府,平舆县属南京路蔡州镇南军节度。元朝,蔡州升为汝宁府④,平舆县废,辖地并入汝阳县,隶属河南江北道汝宁府。明清两代,仍属汝宁府汝阳县辖地。
民国二年(1913年)2月,汝宁府撤销,汝阳县改名汝南县,属豫南道。民国三年(1914年)6月,豫南道改名汝阳道,汝南县随属。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制,汝南县直属河南省。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4月,全省设立11个行政督察区,汝南县属河南第八行政督察区(驻汝南县)。
民国三十年(1941年)1月28日,日军侵占汝南县城,践踏十日后离去。同年10月20日,日军第二次进犯汝南城,扫荡数日后离去。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5月中旬,日军第三次侵占汝南县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汝南县仍隶属国民政府河南省第八行政督察区。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2月4日,汝南县城最后一次解放,成立汝南专区,驻汝南县。3月,汝南专区与桐柏区的第一、第二专区合并,改称确山专区,汝南县属确山专区。8月,确山专区迁驻信阳市,改称信阳专区。
1951年4月26日,析汝南县置平舆县。1965年6月16日,分出信阳专区的确山、汝南、平舆、新蔡、上蔡、西平、遂平、正阳8县和南阳专区的泌阳县,设立驻马店专区。1968年1月,驻马店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取代驻马店专署,1979年7月1日,驻马店地区革委会撤销,平舆县属驻马店地区行政公署。2000年6月8日,撤销驻马店地区,设立地级驻马店市,平舆县属驻马店市。
【注释】
①少昊名挚,其后裔奚仲,以“挚”名国。
②《辞海》“沈”条注:“沈”,古国名,一作聃。“聃”、“沈”古音名通用,所以古书记载:姬载(季载、聃季载、冉季载)封于聃,即沈。
③ 西汉时置,故治在今安徽临泉县鲖城镇。东汉时鲖阳县改为鲖阳侯国,封阴庆为鲖阳侯。属汝南郡。南北朝时,鲖阳县废。隋开皇三年(583年)复设鲖阳县,先后属沈州和颍州。唐贞观元年(627年),废鲖阳县。
④ 元至元三十年(1293年),因断汝河上源之水经郾城入颍河,汝南水患大减,百姓稍得安宁,遂升蔡州为汝宁府,是河南行省八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