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网】--由来已久
  网站首页   数字常识   民间典故   中国地名   风俗节庆   海外探寻   日常词解   人名故事  

卢氏县


[日期:2016-11-12]   来源:www.Youlai19.cn  作者:【由来网】   阅读:2211次

 【由来】
       西汉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设立卢氏县,相传取秦代博士卢敖的姓氏为县名。据《读史方舆纪要》:“汉因卢敖得仙,始置卢氏县。”

【附加】
       卢敖(生卒年不详),即卢生,秦代博士,本齐国(一说燕国)方士。曾为秦始皇寻求古仙人羡门、高誓及芝奇长生仙药,秦始皇赏赐甚厚,进为博士。后见秦始皇刚愎拒谏,专横失道,遂避难隐遁,居于故山。博士卢敖,炼丹治病,扑灭瘟疫,死后百姓立庙祀之,故山改名卢山,山前有卢山洞,内置卢敖像。

【沿革】
       今卢氏县夏商为莘川地,西周属北虢,战国时,卢氏已有城堡,设有邑治,隶属于西周东迁之北虢,故又称"虢邑"。周惠王二十二年(前655年),晋人假道于虞灭北虢,地属晋。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卢氏归韩。韩宣王元年(前325年)始置三川郡(郡治在今洛阳市),卢氏为三川郡地,秦沿韩制仍属三川郡。

       西汉高帝二年(前205年)改三川郡为河南郡,卢氏属之。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设立卢氏县,筑土城,属弘农郡(郡治在今灵宝县城北)。东汉因之,建武七年(31年),弘农郡领陕州、渑池、新安、宜阳、卢氏、陆浑、湖城、华阴等县。

       三国时,属魏,仍隶恒农郡(避汉献帝讳改弘为恒)。西晋归上洛郡(郡治在今陕西省商南县)。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四年(490年),划卢氏置朱阳郡,并设朱阳县。孝武帝永熙三年(534年),在原弘农址置西恒农郡,领弘农县,划卢氏地置玉城郡,领有玉城县(今灵宝县苏村境)。

       隋属弘农郡(郡治在今灵宝县北函谷关),隋恭帝义宁元年(617年)置虢郡于卢氏,辖卢氏、弘农、桃林3县,属虢州(州治在今灵宝县城)。

       唐贞观八年(634年)徙虢郡郡治于弘农。乾元元年(758年),改虢郡为虢州,辖弘农、阕乡、湖城、朱阳、玉城、卢氏六县。五代、宋、金因之。金贞佑元年(1213年)割虢州为陕州支郡,卢氏县属京兆府。

       元代,至元十一年(1274年),今之嵩县、栾川、卢氏3县属南阳府嵩州。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卢氏县归南阳府。洪武三年(1370年)归陕州,属河南府(今洛阳)。弘治四年(1491年),卢氏县归河南府。清初沿袭明制,雍正十二年(1734年),卢氏县由河南府划归陕州直隶州。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卢氏县仍属陕州直隶州。民国二年(1913年)2月,河南省设立豫东道、豫北道、豫西道、豫南道4道,卢氏县属豫西道。民国三年(1914年)6月,豫西道改为河洛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制,卢氏县均直属于河南省。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4月,全省设立11个行政督察区,卢氏县属河南第十一行政督察区(驻陕县)。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2月上旬,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创建,卢氏县(农村地区)为该根据地之一部分。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日军为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发动“河南战役”,4月20日,日军占领卢氏县城,5月下旬,因遭到国民党军队阻击,日军撤出卢氏县。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9月,中共豫鄂陕边区党委和民主政府成立,卢氏属四地委。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8月属第一专署。9月10日,陈(庚)谢(富治)兵团12旅解放了卢氏县。10月,三川、栾川、陶湾、庙子四镇划归新设的栾川县。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5月,卢氏县属陕南军区第一军分区,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属陕州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原属灵宝县的官道口街北半部(以干河渠为界)和百问房、岭南、秋凉河3个村归卢氏县。1952年4月8日,撤销陕州专区,并入洛阳专区,卢氏县属洛阳专区。1968年1月,洛阳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取代洛阳专署,卢氏县隶属洛阳地区革命委员会。1979年7月1日,洛阳地区革委会撤销,改称洛阳地区,卢氏县属之。1986年1月18日,撤销洛阳地区,三门峡市升为地级市,卢氏县划归三门峡市管辖。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贴吧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评论
最新添加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