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网】--由来已久
  网站首页   数字常识   民间典故   中国地名   风俗节庆   海外探寻   日常词解   人名故事  

广灵县


[日期:2016-08-03]   来源:www.Youlai19.cn  作者:【由来网】   阅读:6856次

【由来】
       五代,后唐同光二年(924年)析兴唐县地置广陵县,后废。辽统和十三年(995年)正月,析蔚州仙灵县西境和灵丘县北境置广灵县,因有广灵泉而得名。

【附加】
       广灵泉,一般称莎泉(因盛产莎[suō]草及泉水,故名为"莎泉"),在广灵县西15公里处的莎泉村,属水神堂泉范围,汇流于壶流河,今为山西名泉。

【沿革】
       春秋时期,今广灵县地属代国。战国时期,为代国平舒邑。赵襄子元年(前457年),赵襄子使人击杀其姐夫代王,进而吞并代国,地入赵国。赵武灵王十九年(前307年),赵国北破林胡、娄烦,开地数千里,设置云中、雁门、代郡,平舒邑属代郡。

       秦时,平舒邑仍属代郡。西汉高祖六年(前201年)置平舒县(今广灵县平城村),又置狋[quán]氏县(今广灵西北六十里六陵山阴),平舒县兼管狋氏县,2县均属幽州代郡。王莽时,平舒县改名平葆县,狋氏县改名为狋聚。东汉复名平舒、狋氏。三国时,平舒、狋氏属魏国的幽州代郡管辖。晋时,平舒县属幽州代郡,而狋氏县废。

       前赵光初十年(327年)平舒县属幽州代郡。后赵石虎建武四年(338年)代郡没于后赵,平舒县属后赵。前燕慕容儁二年(350年)代郡没于慕容俊,平舒县属前燕。代王拓跋什翼犍二十五年(362年)代郡没于代王,平舒县属代国。前秦符坚建元十二年(376年)占代郡,平舒县属前秦。后燕时平舒县属幽州代郡。

       北魏初年,置莎泉县(故治在今灵丘县西),属灵丘郡。皇始元年(396年)北魏攻占后燕都城中山(今河北定州),平舒县属司州代郡,为畿内县。太和二年(478年),属燕州昌平郡。太和二十一年(497年)改属燕州东代郡。孝昌二年(526年)平舒县境陷于葛荣起义军,寄治幽州军都城(今北京市昌平县西17里),属东燕州上谷郡。东魏天平二年(535)于代郡置北灵丘郡,平舒县、莎泉县属北灵丘郡。北齐天宝元年(550年),废平舒、莎泉2县,地属灵丘县。

       北周大象二年(580年)代郡改称蔚[yù]州,原平舒县为蔚州灵丘县地。隋朝大业三年(607年)废蔚州,改为雁门郡,为雁门郡灵丘县地。隋末,陷于突厥。唐开元十二年(724年)置安边县(治今蔚县城),至德二年(757年),改安边县为兴唐县,今广灵县地为蔚州灵丘县和兴唐县地。

       五代唐同光二年(924年)析兴唐县地置广陵县,属蔚州,后废。后晋天福元年(936年)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赂契丹,蔚州入辽。辽统和十三年(995年)正月,析蔚州仙灵县西境和灵丘县北境置广灵县,因有广灵泉而得名,属西京道大同府蔚州,并置忠顺军,辖灵仙县(今蔚县中西部)、定安县(今蔚县东部,涿鹿县小部分、阳原县小部分)、广陵县(今广灵县)、灵丘县、飞狐县(今涞源县)。辽末,忠顺军曾归宋一年,属云中路,辖县不变。

       金天会二年(1125年)金灭辽,改广陵县为广灵县,属西京路大同府蔚州。蒙古初年,广灵县属大同府蔚州。中统四年(1263年)置宣德府,至元三年(1337年)以地震缘故,改宣德府置顺宁府,广灵县属上都路顺宁府蔚州。

       明洪武四年(1371年)废顺宁府,广灵县属山西布政使司大同府蔚州。清初沿袭明制,雍正六年(1728年),蔚州改隶宣化府,其所辖的广灵县则直属大同府。

       民国元年(1912年)5月,全国废府、州、厅为省、县两级制,广灵县直属山西省政府。民国二年(1913年)3月置北路道。民国三年(1914年)5月改名雁门道,广灵县属雁门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5月,撤销道一级政区,广灵县又直属山西省。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9月,为适应抗战需要,山西省政府依地形将山西划为7个大行政区,广灵县属第一行政主任公署(驻五台县)。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9月14日,日军侵占广灵县城。但从16日开始,杨成武支队在一月内四次收复县城。11月初,日军再次侵占广灵。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4月成立“晋北政厅”,隶属日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1月1日,“晋北政厅”改为“大同省公署”,下辖大同、广灵等13县。

       抗日战时期,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1月,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组建涞(源)、灵(丘)、广(灵)、蔚(县)、易(县)五县行政委员会,辖广灵。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月,晋察冀边委会设晋东北、冀西、冀中三个政治主任公署,广灵县属晋东北政治主任公署。2月16日政治主任公署改称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9月22日,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设雁北察南办事处,辖广灵县。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2月,雁北察南办事处撤销,广灵属晋察冀边区第二专署。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9月30日,晋察冀边委会决定全边区分设冀晋、冀察、冀中、冀热辽四个行署,广灵属冀察行署。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20日,日军撤出广灵县城,至10月27日,广灵全县解放。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月5日至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县城被阎锡山军占踞,广灵县阎统区属山西省第十行政区(驻大同县)。

       共产党政权方面: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5月,广灵县属冀晋行署第一行政公署。民国三十六年(1947)11月18日,晋察冀边区政府将冀晋区与察哈尔省合并,改称北岳区,并成立北岳区行政公署,辖广灵。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3月21日,华北野战军四纵六旅解放广灵县城。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月15日,北岳区与冀热辽区合并建立察哈尔省。北岳一专署改为察哈尔省雁北专区,辖广灵。

       1952年11月15日,察哈尔省撤销,雁北专区划归山西省,广灵县属山西省雁北专区。1958年11月3日,忻县专区与雁北专区合并为晋北专区;11月21日,广灵县撤销,并入浑源县。1960年1月7日,恢复广灵县建制,属晋北专区。1961年6月2日,撤销晋北专,恢复忻县专区和雁北专区;1967年3月16日成立雁北区革命委员会,7月改称雁北地区革命委会;1978年雁北革命委员会改称为雁北行政公署,此期间广灵县一直随属。1993年6月25日,撤销雁北地区行署,广灵县属大同市。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贴吧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评论
最新添加
热门阅读